在那个战火刚刚平息的年代,家家户户都还被从恐慌中回过神来,特别是乡村里的人家,生活更是拮据。每天便是下地干活、种菜,累了就吃饭,大人们也不怎么管孩子,任由他们在泥巴地里打滚,在池塘里游泳。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琪靠在院里一棵古朴的大树上,嘴里默念着。照理说,诗琪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是应该跟着奶奶妈妈坐在屋里认真做针线活的,平时总少不了纳鞋底、秀帕子。而诗琪却对那些事一概不感兴趣,偏好读书,尤其是诗书,也因此积累了不少诗句,认得了不少字儿。她父亲是鞋匠,专为人做鞋,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也懂得个理儿:女孩子家就应多做女红,长大了嫁个好丈夫,这一生也就安定下来了。这不,老鞋匠见了女儿这茶不思饭不香,一心只求有书读的模样,也不免增添几分愁绪。不过他也明白,新时代女性的思想更开放了,做什么事都是新奇的,也由不得他管。
诗琪凝望远方,望着那青色的大山,心中空洞洞的。她很清楚父亲对自己的不满,也清楚家人对自己的期望。“这个年代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还讲究什么读书?”娘的话又在她耳边回荡,她不觉神游了起来,痴痴地盯着她手中的诗书。难道真的只有父亲和娘说的是对的么?可我真的想自己做主一次。她这样想。
“琪儿,吃饭了。”娘的呼喊声惊得诗琪将书掉在了地上,她慢慢捡起,用手理了理柔顺的长发,迈着小碎步向屋里走去,裹了又放了的小脚微微生疼。诗琪进了屋,抬眼便撞见了一位陌生的男青年,他高大挺拔,衣衫干净整洁,眼镜端正的架在鼻梁上。青年对他笑了一笑,快步走了,只留下诗琪在那里出神。“琪儿,想什么呢,还不快来吃饭!”母亲梁氏走来,拉着诗琪走向餐桌。父亲已经坐在那里了,饭菜好像比往常多了几样。诗琪坐下,拿起筷子夹了一颗花生米放入口中。娘向门外望了望,嘴里嘟囔着:“思成这孩子,叫他一起吃饭倒早早走了,约莫着也是怕劳我费心,真是懂事。”而后又满脸笑意的夸赞思成的好,听的诗琪直皱眉头,说:“娘,您是想把我嫁过去吧?”梁氏尴尬的望了一眼老鞋匠,道:“果然我儿最聪明,不错,娘思衬着你也大了,先跟着娘学活计,年底再把你嫁过去。”之后又劝慰诗琪不要担心,毕竟读书不能给她一口饭吃。诗琪虽心里不愿,奈何父母之命不可违,只有点头的份,再无他话。
最终,诗琪还是逃不过命运的安排,沦为了又一个旧思想的牺牲品。曾经才华横溢、天真美丽,有着新思想的她早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懂事又无奈的面庞。再叹,红尘涟漪沧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