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不好好读书,又能干什么呢

作者: 蓬勃育儿社 | 来源:发表于2020-03-12 21:39 被阅读0次

    我们做一个极端假设,假设我们就知道逼孩子读书这一条路,而且知道这条路是错的,走下去就是万丈深渊、就是万劫不复的苦难,那我们还会继续逼孩子走这条错误的路吗?

    答案很有可能是悲观的。

    很有可能我们“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很有可能我们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因为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

    这很像大饥荒时候的人们,明知道树皮、树叶儿、草根吃了没营养,还可能坏肚子,但依然会忍受着糟糕的口感去吃了充饥。更极端的是一种叫“观音土”的东西,吃下去绝对不会消化,最后会因消化不良而死亡,人们明知道吃了这种东西会死人,但依然会忍不住的去吃。

    为什么?太饿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管不了以后了,先填饱肚子,先缓解一下自己眼前的难受再说吧。

    孩子教育似乎也是这样,既然没有其他路可走,总不能原地站着吧,错就错吧,走总比不走强吧?

    是的,父母好像都是这么想的,所以也都继续走起来了,有的甚至还跑了起来。大家都在走,如果说我们一个人不走,或者站在原地不动,当看到我们身边浩浩荡荡的人群朝着那个方向大踏步地涌过去的时候,我们是受不了的,我们会更加怀疑自己的判断与决定:是不是我错了?大家都在走,有的甚至在跑,难道他们都错了?

    谁对谁错?还真不好说。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教育这事儿在今天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太麻烦了,要想明白、研究透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类似教育的事情还有挺多,比如,一个男人买个一两千的手机会研究来研究去,买只几万、几十万的股票却不用脑子;一个女人选件裙子能跑几十家店,可选个老公却用不了三分钟。

    经常有专家批评他们不该动脑子的时候瞎动脑子,该动脑子的时候反而不动脑子了。或者说他们不该用理性的时候乱用理性,该用理性的时候了反而找不到理性了。

    真实情况其实不是专家说的这样,真是情况是专家混淆了“大”和“小”的界限,错误的把“买手机”和“买股票”、“选裙子”和“选老公”这种本不是一个“大小”量级的事物放在了一个筐子里比较。

    “买手机”、“选裙子”这种事既不需要专业技能,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知识,更不需要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比来比去无非就是个款式、价格,最多再加上点内存、面料之类的考虑。“研究来研究去”和“跑几十家店”所反映的不是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多么高,相反,恰恰反映了他们的“选择困难”和不能及时取舍的“完美主义倾向”,这些都是思维能力弱的典型表现。

    修自行车的师傅修不了汽车,开小卖部的店主管理不了大超市,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不是他不想,而是没有那个本事。

    回到教育,同理,不是说我们不想把孩子教育好,也不是我们不想去理解、研究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起作用的底层逻辑,而是我们普通人真不具备这种能力。我们更像大河里的水,更擅长沿着河堤给我们规定好的方向奔腾,既管不了方向,也管不了前后,更管不了对错。

    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简单的脑袋确实是应付不来了。难道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没有出路了吗?就只能在那条错误的路上继续逼孩子狂奔吗?

    也许,还有根稻草。

    亚马逊的掌门人贝索斯说,总有人问他未来十年会发生什么变化,但却没人问他未来十年什么不会发生变化。他说,其实不变比变化更重要。因为如果你知道什么不会变,就能围绕它建立一个长期的经营战略。就拿零售业来说吧,所有人都希望商品更便宜,送货更快,这就是未来十年不会变的。肯定不会有人跑过来和亚马逊说,我希望你们卖的东西更贵一点,或者我希望你们送货更慢一点。所以,亚马逊就可以在这两个不变的事情上努力了。

    那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存活于这个社会,有什么东西在大概率上是不会变的?

    我认为是个体具备的一种能服务他人的能力。

    作家刘震云经常拿他的两个舅舅说事,他的大舅是“车把式”,就是赶马车的,他的二舅是木匠,都是方圆几十里的明星人物。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大舅马车赶的最好,他二舅木匠活做的最棒。还因为,别人需要他们的这种本事。

    那为什么他大舅、二舅能有这种成就?因为他的外婆很厉害,从小就跟他的两个舅说:孩子,找一件事,慢慢的干,然后把它干到最好。

    在日本、欧洲还零星的剩下一点祖传的手艺,这些手艺代代相传——代代就干这一件事。比如,日本有个专门给菜品拍照的团队,就两个人,一个负责摆,一个负责拍,而他们这个手艺都是从他们的爷爷那里继承来的,一家三代就干这么一件事。你知道他们俩外出拍照一天的费用是多少吗?15万人民币。海底捞的照片就是他们俩给拍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引导并协助孩子从小学着干一件事,并在慢慢的时间长河中把这件事干好,很可能就是我们普通家庭孩子的一根安身立命的“稻草”。

    万不可让所谓的读书占据了孩子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对孩子来说机会成本就太巨大了。因为逼着他去读他根本读不进去的书一旦占用了他的全部,他就没有机会再去干别的了,没有机会再去学他有可能胜任的其它技能了。而一旦十几年后发现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就什么都晚了。

    还因为,大部分孩子都在被逼着读书,所以其他赛道的竞争相对来说就会不那么激烈。社会总是多元的,读书再好,书中再有黄金屋、再有颜如玉,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全部由书生组成。

    还因为,只要能把一件事干好,今后的工作机会很可能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

    退一万步讲,我们先不看以后,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有一样能拿得出手的本领,那他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很可能再学别的东西也能事半功倍。

    那,让孩子干什么好呢?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育儿信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孩子,不好好读书,又能干什么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zw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