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徵寻鲜记美食大秦军的吃货天堂
古徵寻鲜记‖沟南红白喜事必备菜——辣子豆腐(原创)

古徵寻鲜记‖沟南红白喜事必备菜——辣子豆腐(原创)

作者: 耿华阳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16:19 被阅读149次

    笔者以前对寺前的辣子烹豆腐做过介绍,我自己也算是沟南人,因为我母亲的家乡在寺前醍醐乡,对于老家的乡村美食是深有体会,其中之一就是辣子豆腐,也是我的最爱,逢年过节或者谁家有红白喜事,这道辣子豆腐必不可少的,也是席面上大家最爱吃的一道菜,吃着农村酵面热馍,就着辣子豆腐,别提有多美味了。

    以前在家里,我嚷嚷我母亲给我做辣子豆腐,最爱吃的就是辣子豆腐里面的豆腐和粉条,看着红汪汪的辣子豆腐,人的食欲都被勾起了,虽然母亲做的辣子豆腐中的豆腐都是在菜市场买的,没有沟南寺前的“出浆”豆腐正宗,但是味道相差不多,过去我把我母亲做的这个叫做“大烩菜”,里面豆腐,红萝卜,粉条,土豆,青菜啥菜都有,跟寺前辣子豆腐还是有区别的,但也是让我过了瘾了。

    要说正宗的辣子豆腐,不用说是寺前一带做的最好。寺前镇是澄城的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重镇,不但历史悠久,饮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

    寺前镇位于澄城县东南30公里处,与大荔、合阳接壤,地处交通要道,108国道横贯东西,西禹高速和西韩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陕西(澄城)农业产业化园区和光伏产业园区的所在地。

    全镇93平方公里,地势较为平坦,四季分明。全镇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人,耕地面积7.8万亩,以桃、葡萄、核桃、梨的种植为主。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186元。

    寺前地方传统小吃辣子豆腐、酸黄汤、泡油糕、烧吊子及寺前米醋远近闻名。近年来,先后荣获市级“十佳乡镇”、市级信访稳定先进集体、市级科普示范镇、市级环保生态示范镇等多项殊荣。

    寺前镇是农业大镇,总耕地面积7.8万亩,发展桃、核桃等各类杂果5.3万亩,杂果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8%。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冬枣、韭菜及油葵等。吴坡生态农业园区是澄城现代农业的典型标杆。畜牧业以生猪、鸡为主,2015年末生猪存栏13.4万头,当年出栏17.4万头,鸡存栏18万只,出栏1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5350万元。

    寺前古镇在五代十国时曰苟仓驿,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镇上及周边村镇家家主妇几乎都会做辣子烹豆腐这道私房菜,流传至今已逾500余年。

    每逢红白喜事,家家支锅撑灶,聘请乡厨,自头天晚宴到第二天早餐,亲朋好友来者不拒尽饱咥,对外地宾朋来说,这确是一道老少咸宜、四时可口、早晚解馋的过瘾之菜。很多人过后驱车专程来寺前,其他菜不点,就只要辣子烹豆腐,再饱一次口福。

    于是就有了“到寺前没吃辣子烹豆腐,就等于没到过寺前”之说,辣子豆腐成为了代表寺前美食的一个名片。

    早在明朝时期,寺前西观村官至佥都御史的韩一良(1580—1630)对故乡辣子烹豆腐赞不绝口,念念不忘,遂将此菜配方带进京城,以飨宾朋,乃至当朝。崇祯帝尝后龙颜大悦,称赞不已,从而使其成为明时宫廷菜。

    寺前辣子豆腐源于乡间农家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过去农村人逄年过节买不起大肉,更吃不起牛肉,就是用炒辣子豆腐来改善一下生活。

    家里来了客人也是用辣子豆腐来招待的,不管是谁家,只要是家里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前一天下午和第二天早上两顿饭都是吃辣子豆腐,这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了。

    炒辣子豆腐很讲究技术,一般先要做豆腐稍子,首先将红白萝卜洗干净,切成长条形状,再烧开的热水把萝卜放进去稍加搅动,然后捞出来。再给油锅倒上适当的青油,待油大热后放上葱段、盐、椒等佐料稍作搅拌,再将用水滤过的红白萝卜倒入锅里,不停的翻搅。

    其次是炝辣子,用大油锅将油热温,将锅取离火下,待油稍凉后,将少于油三分之一的上乘辣面倒入锅内,再赶快向锅倒点米醋,油见醋起泡,热与冷反应顿时油滚辣溢。农家过事家里都要垒上一米多宽的大火炉子,炉盘上放着几个专用沙器瓮坛,将豆腐切成与萝卜一样的条状放在沙瓮里煮沸,通过少许的食盐将豆腐的浆气全部浸出。这样的豆腐吃起来不但无异味,而且更好吃,将出浆好的豆腐盛在品里,上边舀上做好的萝卜稍子,再放上油炸豆腐片、肉丸子、肥肉,配上一点菠菜,浇上炝好的油辣子红而染色,绿而点缀,油汤围绕,色香味型呈现独特,真是美味扑鼻,最后再配上四碟小菜,令人食欲大增。

    寺前辣子豆腐只要你坐到席里尽管到饱的吃,豆腐吃完了再添了豆腐再吃,哪怕你光吃豆腐不吃馍都行,主人家从来都不会见怪。在有些村庄里还流行晚上给村里的各户送豆腐,一个木盘放上七、八碗,家家户户挨着送。真是一户有事,大家忙碌,全村分享。

    如今的辣子豆腐已从乡间走进了都市,从农家的小餐桌登上了大雅之堂,从原来的高级菜品成了家常菜肴。

    它的特点就是:油多辣子少,豆腐出浆不宜老,萝卜稍子最为好,吃起必须用品舀,辣而不刺喉,味美油不膩。

    如今,它己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特色菜,尽管县城里大街小巷的饭店里做的不少,但真正能达到其者还不多见,一些人还是到寺前慕名品尝,因为那里最传统也最正宗。

    其中做的最为有名的要数寺前新兴饭店的袁新兴了,我曾经到过新兴饭店几次,品尝了辣子豆腐,确实做的很有特色,如果不能前去品尝的话,下面给大家介绍下辣子豆腐的做法,大家可以在家试着做一下。

    一、器具

    砂瓮或砂锅两个。

    二、材料

    浆水点豆腐,优质菜油、猪板油或正宗干净卤油,精选粉碎过箩辣面及花椒、大香、食盐、精制豆油等调料,大葱、姜末,时令菜蔬如红、(白)萝卜、冬瓜、花白、茄子等。

    三、操作

    1.烫辣子

    先将菜油入锅上火烧至六成热,投入花椒、大香适量(约3∶1)文火取味后,漏勺将其捞净,待油烧煎时把预先切好的葱段(平刀十字劈开,约3分长)适量放入油中,葱炸焦即捞出备用;随后将辣面倒入油锅(约10斤清油用3斤辣面)搅匀停火,倒入适量食醋一“激”,反复搅动,微凉后再次上文火煮3—5分钟,出锅备用。油温掌握十分重要,过煎,烧焦辣面,影响色味,不煎则燎辣刺鼻,失却香而不辣的特色(先放入葱段一试油温,二取焦葱,增色味,一举两得)。

    2.炒臊子菜

    将萝卜切为锏条状(以红箩卜为主,白萝卜少许调色,茄子、冬瓜、花白等片状即可),放入开水锅中去其肮味,煮至将熟时捞出,放入瓷盆,趁热撒上花椒面、五香粉、食盐、酱油上下翻簸均匀,加盖热捂腌制半小时以上,使调味全面渗入菜中,随后取大油或卤油烧煎,投入葱节、姜末,连同斜刀片好的油炸豆腐片,加调料一起翻炒备用。

    3.“出浆”好豆腐

    将预备的浆点豆腐切成1分厚、3—4分长的锏条状,放入加放食盐、花椒面的砂锅开水中“出浆”,水翻滚一两分钟(时不可过长,以免豆腐煎老发硬,失去鲜嫩爽口、忽悠不断的特色),“去浆”入味后,即以漏勺将其直接捞入品中,以砂锅肉汤(加鸡汤)热煎的带汤臊子(加鸡精、味精少量)覆盖其上,爱吃粉条的上面加放适量,再放上炸好的焦葱少许,浇上辣子油(头一品覆盖品面为宜)即可上餐桌。喜荤者还可放肥瘦肉片、烧吊子、肉丸子等。

    四、吃法

    食用辣子豆腐以青花瓷品盛装为佳,摆放餐桌正中,四角配以四个青瓷凉菜盘,以达助阵、美观、调味、防烫口之效果。

    主食配以传统小馍亦称“挨刀子馍”。其做法是用精粉,酵子发面,揉到位,搓成条,用手压成多半分厚、二分半到三分宽的平条,从头上卷近一圈,揪断,正上方用刀或细竹筷横切或压下五分之四,整好棱角型样,上笼蒸制即成。它出锅后,小巧玲珑、形态喜人,侧视卷花,正视两半相连,一掰即开,醇香可口,筋道有嚼头。吃时,先用筷子将焦葱下压几次,味尽入汤,不宜搅翻,以防下边白豆腐搅碎。可将“小馍”掰成小块,用筷子夹住入汤泡蘸,与菜、豆腐同食,别有一番满口香的风味,若放粉条,不宜吸食,以免油花洒蘸到衣服上。八人一桌,边吃边添,吃饱过瘾为止。席上气氛热烈,感受各异,口福过饱,赞语绕梁,就连南方一些嘉宾尝过后,大饱口福,乐再重来,周边及外地好多人来了,宁可不吃宴席,而对辣子烹豆腐却情有独钟。

    旧时,每逢红白喜事,主家院里砌一方形全风炉子,上面摆放4—6个砂瓮,以备陆续“出浆”豆腐,煎臊子菜、热粉条等之用,确保来宾随到随吃,煎火上口。

    如今辣子豆腐是列入《中国菜谱》的名肴之一。这道菜素菜荤做,辣子油鲜艳诱目,花椒味出头,色、香、味、形、触俱佳,观之食之确是一次极美的口头和精神享受,令人解馋过瘾,心旷神怡、留香深远、荡气回肠、魂牵梦绕、经久不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徵寻鲜记‖沟南红白喜事必备菜——辣子豆腐(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ux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