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万卷好书读书会我也爱写小说小说的各种小说
《道光平叛》No.16 张格尔向浩罕乞援,先是狼狈为奸,后因分赃

《道光平叛》No.16 张格尔向浩罕乞援,先是狼狈为奸,后因分赃

作者: 北京文元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14:57 被阅读563次

    文 / 文元  编辑  / 夜阑


    No.16/第七 章/2

    第七章 张格尔第三次入卡作乱,裂土称王;壮直公七十日战守孤城,杀身成仁(之二 )

    张格尔向浩罕乞援,先是狼狈为奸,后因分赃闹翻船

    七月下旬,张格尔集中兵力,转而攻打喀什噶尔满城——当时清军在回疆西四城中的最后一处堡垒。但攻了十天仍未攻下。他特别担心喀什噶尔满城久攻不下,一旦北路伊犁清军应援兵马及时赶到,会使他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于是派遣一名使者飞马赶赴浩罕,向浩罕国王马达里汗乞求援兵,并愿意定下盟约,约定:在马达里汗助他攻破回疆西四城后,双方共同享有民众和财富,并把喀什噶尔城割让给浩罕,即所谓“复求助浩罕入寇,约破西四城,子女玉帛共之,且割喀城以酬其劳”。

    张格尔开出的这些条件煞是诱人。马达里汗听罢两眼冒光,再也坐不住了。自继承汗位以来,他兴致勃勃,大兴土木,广蓄后宫,以致当下正感到钱紧,故而一口答应了张格尔的请求,并立即点齐人马,赶紧趁火打劫。

    其实,张格尔内心妒忌马达里汗少年得志,极不情愿与之分利,更不愿意把喀什噶尔割予浩罕。

    不过,迫于形势,盟约既定,你愿意,他也来了;不愿意,他也来了;愿意不愿意,马达里都带着坐地分金的诚意,扑面而来了。

    原书图片

    八月间,浩罕公然出兵侵入我大清疆域。马达里汗亲自带领一支由八千至一万人马组成的骑兵队伍,浩浩荡荡开到喀什噶尔助阵,然而却不见张格尔出城迎接,登时感到非常惊奇。因为很久以来,张格尔一直向他卑躬屈膝、乞求援手,如今救星驾到,为何却不见那副熟悉的嘴脸呢?莫非这个无赖又要玩什么幺蛾子不成?

    答案是肯定的。

    当马达里汗抵达喀什噶尔城外时,张格尔已不再欢迎他们了。因为情况有变,张格尔已侦知没有清军增援喀什噶尔,既然如此,他自己就完全能够控制局面,无须劳他人帮忙,于是张格尔不再打算与浩罕方面坐地分赃了。

    马达里汗当然还不知道这些,他兴冲冲地派了几名使者提出立即会面。张格尔冷冷地回复,他不拒绝会面,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会面在双方军队列阵中进行;第二,张格尔和马达里都不下马。

    闻听此言,马达里汗心中不悦,但,此时此地一想到马上就要分到手的利益,便不好发作,只得接受这些条件。这就等于公开承认,他,身为浩罕大汗,与一个梦寐以求做“哲德沙尔汗”的歹徒、前不久还向他摇尾乞怜的无赖平起平坐。

    书中暗表:“哲德沙尔”即“七城”之意,指天山以南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阿克苏、库车、乌什这七座重要城市。张格尔一直想成为“七城”的统治者,故自称“哲德沙尔汗”。

    此时,张格尔高高地骑在马上与马达里汗相会,以这种方式表示:他,张格尔和卓,拒绝承认浩罕汗王是他的汗。

    一分钟前,马达里汗向张格尔索要喀什噶尔。张格尔翻悔前约,晤谈中,虚以应答,委婉但却不容置疑地向对方传达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一明确信息。态度很和气,语言很阴险。

    意料之外,遭屌丝逆袭,马达里汗闻听怒不可遏,脱口大骂张格尔“白眼狼”。

    本来是亲切友好的对等会晤,起初甚至还有点同船合命的意味,结果,让马达里汗这么一骂,就给搅乱了。会谈气氛受到严重影响,两个强盗之间很快就由猜忌发展为公开的不和,二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张格尔乜斜着眼睛,眼角里闪现出讥诮的笑意。他注视着对面这个年轻气盛的汗王,心里不由得莞尔一笑:我当流氓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呢!道儿上的事,你懂不懂?于是,他缓缓开口道:清军不堪一击,满城尚未能攻开,你们且去攻打,攻打开时,所有东西都是你们的。

    恼羞成怒的马达里汗决定撇开张格尔,自己单干。张格尔正想保存实力,求之不得,乐见蹦出个冤大头替他火中取栗,于是他从满城撤围,返归回城。

    前面我们提过,喀什噶尔是座双子城,一座是回城,另一座是满城,两城对峙,彼此间隔一千米。此时的回城,倒还真是一处隔岸观火、看热闹的好地界。

    马达里汗当即督军攻打满城,浩罕骑兵投入战斗。

    困守孤城的大清朝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庆祥,率守城清军及城内商民共数千余人作困兽之斗。城上枪炮齐发,火力很猛,尤其是镇守城门的那几尊霹山炮,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致使三千多浩罕骑兵三次猛攻均未得手。马达里汗继而试图用火药炸开城墙,他指挥浩罕士兵在满城城脚下挖掘地洞,埋置炸药,瞧准时机,点火引爆。随着一声巨响,一时间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砖石瓦块被抛上空中,城墙被炸开一道豁口。浩罕骑兵乘硝烟弥漫、守军神志不清之际,像潮水般向城边涌去。然而,清兵很快醒过神来,马上封堵上去,用弓箭、滑膛枪、掷石器、大炮和火油拼死回击。双方混战一团,号角齐鸣,杀声震天。这场屠杀的规模是如此之大,简直就如同“地脉中沸腾着一条血的河流”。最终,浩罕骑兵由于伤亡过大,成批溃散,第四次被赶下城墙。

    战至第五天,浩罕军队损失惨重,八百至一千多子弟兵被清军打死,单是军官就有四十多人毙命,伤者更是难以计数,尸体和伤号堵塞了通往城墙的道路,骑兵已不能接近城垣。

    马达里汗本想在张格尔面前露把脸,一举拿下满城,让那个无赖见识见识,没承想攻城受挫,反倒把猴子屁股露了出来。平生从未遭到如此惨败,眼见兵弁死伤如积,马达里汗不由得涕泪交加,哇哇痛哭。他那双原本闪烁着银光的眸子,而今早已变得泪眼模糊了。

    恰恰此时,近在咫尺的张格尔却作壁上观,洋洋自得,一如“站在岸边看翻船,见死不救”。更有甚者,“看热闹不嫌事大”,张格尔还盼着攻守双方继续血拼,待两败俱伤时,他就可以对清军,甚至包括对浩罕军队,发起致命的一击。

    是日黄昏,马达里汗被内线告知,张格尔安排了一个在宴会上杀死他的阴谋计划。已是极度悲催的马达里,闻听此讯立马惊了。他猛回首,透过模糊的泪眼,依稀看到身后不远处,就在暮霭笼罩下的回城城头上有一群蠢蠢欲动的黑影,那正是张格尔带着他那伙手下,正不怀好意地向他这边窥视着……鬼鬼祟祟,意欲何为?

    一阵忧惧向马达里汗心头袭来:前有清军拼死抵抗,使他挫兵城下;后有张格尔毁约反目,盘马弯弓欲袭其侧背。处于如此狼狈险恶境地,马达里汗彻底灰心丧气了,只得下令停止攻城,草草将阵亡官兵的尸骸就近掩埋,随即率疲惫落败之师,连夜逃离战场,撤军北去。

    孰料“黄鼠狼专咬病鸭子”,马达里中途又遭打劫。

    当浩罕骑兵深一脚浅一脚,摸黑北窜十余里,好不容易渡过浑河,刚刚弃舟登岸,就在立足未稳之际,乱树丛中斜刺里忽地杀出一彪人马,领头的大叫:“阿里小儿休走,吃我一刀!”马达里汗猛地一惊,是谁敢直呼本王乳名?不瞧则已,一瞧,星光下依稀见是张格尔那厮,顿时火冒三丈,麾兵迎战。一时间钩钜相搏,两边直掐得毛血飞洒。浩罕人没料到,张格尔竟然调集部众尾追而来,黑夜里分辨不出张格尔到底带来多少回兵,只觉得四下都是喊杀声。就算浩罕骑兵多么骁勇,此时也难免心慌胆怯,不敢恋战。马达里汗夺路而逃,溜之乎也,张格尔也未穷追,而是带人截住担负殿后的三千多安集延勇士,将其团团围住。这伙安集延勇士无法挣脱,最后只得缴械乞降。

    马达里汗损兵折将,空手而归,气恨之下,一回到浩罕城,就将张格尔的老婆孩子当作囚徒拘禁起来。经过此番交恶,马达里汗与张格尔算是彻底闹掰了,从此,张格尔再也没有从浩罕那里取得直接的援助。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单就眼下而言,张格尔对阿里小儿本无多大兴趣,让他最感兴趣的倒是阿里小儿带来的这一票三千多安集延勇士。

    原书图片

    所谓“安集延”,其实就是一座位于浩罕汗国东部的城镇,当地族群天性好勇斗狠,盛产骁勇善战的士兵。当时,在回疆有句“百回兵不如一安集延”的民谚,称颂的就是出自安集延的士兵很能打仗,一名安集延勇士的战斗力甚至可以超过一百名回兵的战斗力之和。

    当下,张格尔亲往安抚这些被俘获的安集延人,并好言相劝:尔等只要跟着本和卓干,便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如此这般,岂不快哉?

    重金相许之下,张格尔顺利地说服这三千安集延勇士留下来入伙,将他们收置帐前,编为亲兵卫队。自此,这三千安集延勇士便成为不折不扣的雇佣兵。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定购)

    (未完待续)

    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我已获得出版社和作者授权。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章节,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历史小说《道光平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光平叛》No.16 张格尔向浩罕乞援,先是狼狈为奸,后因分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ay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