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怕事一般不是天生的

作者: 蓬勃育儿社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21:18 被阅读0次

    妈妈的困扰:

    女儿6岁了,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不太合群,比如“丢手绢”,就总是站在一边,小伙伴叫她她也不愿意去。

    妈妈就问:和小伙伴一起玩多好啊?

    孩子就说:我不想玩,万一被抓到是要表演节目的,我又不会。

    幼儿园老师也反应说孩子比较胆小,比如上课的时候回答问题:谁认识这个昆虫啊?孩子就会偷偷低下头,把自己缩起来,就好像这样老师就看不见她了,就没有危险了。

    妈妈觉得这样不好,一点都不落落大方,一点都不自信。

    妈妈的困扰在于,这种情况需要人为的干预吗?还是静待花开,像很多人说的那样——长大了就好了?

    如果顺其自然,情况极可能越来越糟。

    就像一群人赛跑,跑在前面的人才有可能越跑越快、越跑越有信心。跑在后面的在这个距离逐渐拉大的过程中心理会被摧毁的,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想着能“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可能性基本没有。

    要干预就要找准落后的原因,体格不好就要先补充营养、锻炼体能,技术不行就要请好的教练来慢慢雕琢。孩子的这种“胆小”一般情况下不是天生的,那造成“胆小”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个可能是,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好。

    有的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总觉得孩子还很柔弱,就像我们老话说的——含着怕化了,捧着怕碰了。孩子要自己拿杯子喝水,父母就会惊呼:哎呦,宝贝还小,妈妈帮你拿。孩子要自己剥个橘子,父母也会阻止:宝贝要吃橘子吗?来,妈妈给你剥。

    如此一来,孩子就没有做事的机会了,实际的能力(自己拿杯子喝水、自己剥桔子都是能力)就捞不着锻炼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心理上还会逐渐形成一种负面的自我评价:每件事情我想做的时候,妈妈都会替我做,因为我做不好。有的父母还会明说:你看你,说了不让你拿,又撒了吧,衣服又弄脏了吧!这就更会加深孩子的这种负面的自我评价。

    一个孩子(能力)的成长,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做事过程,一天八十个仆人伺候着、保护着,终其一生也不可能长大。如果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父母还能给予必要的关注,还能看着他们,微笑着点点头、鼓鼓掌,说几句认可、鼓励的话,那孩子的劲头就更足了。这种来自他人的积极的评价,会让孩子完成最终的“自我认可”,会让孩子的心中生出另一种声音:我是可以的,我是有能力的。到了这一步,像这个小姑娘这样的想法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另一个导致孩子胆小的原因,可能是父母的管教比较严格、惩罚比较频繁。有些父母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但到处都是条条框框,到处都是“应该”,孩子是不做则已,做什么都错,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叫做动辄得咎。是个人在这种情境中待久了,都会害怕的,都会退缩的,何况是个孩子。

    孩子的任何一个能力都是需要慢慢锻炼的,走路需要慢慢练,说话需要慢慢练,吃饭需要慢慢练,没有什么事是睡一觉就会的。这就需要给孩子一个锻炼的空间,需要给孩子一个由“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或缺。

    原因有了,具体的干预就有方向了。父母在保证基本安全的基础上要给孩子比较充分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大胆的尝试各种活动,要能忍受住刚开始由于孩子的笨拙带来的麻烦,要多鼓励,少批评。如此的假以时日,孩子的胆子就一定会变大,孩子就一定会变得自信,变得落落大方。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育儿信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胆小怕事一般不是天生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dr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