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玉米

作者: 也尘 | 来源:发表于2021-10-16 02:33 被阅读0次

别人的一路向北是“追枫”之旅,“冰雪”之行,我却是痴迷成片成片的玉米地。

被城市生活的便利设施包围,我心里的回归自然是走走树林,爬爬山。世界上有严格分野的东西,坚硬的水泥楼房,古板的柏油马路,花花绿绿的日用品,钢铁壳子的汽车,这些属于城市,城外,就是山,树林。

有一年春天,开车北去寻找一个网红爬山处,驱车不足20分钟,成片平整的土地在道路两侧延展,田地一角有庄严的谷仓,还会有一座孤零零的房子。我心里一惊,原来自己和所说的农村近在咫尺,农村不再是只有山,只有树林的地方。

汽车卯足了劲在奔驰,笔直的道路被摩擦得“沙沙”作响,那是车子出城之后放肆的欢快。乡间公路,限速80公里,时值早春,成行的青苗,由远及近,像是扯起的一条条绿线,被驶过的汽车拨弄着,奏出晨曲。黄色土地,像是丝巾上耀眼的金色丝线,点缀其间。

我看不清青苗的叶子,但我有足够的把握相信,那是玉米。

我之所以这么笃定,是因为我骨子里和玉米足够亲切。

****

我的童年是在晋西北的一个小县城度过,严格意义来说是城乡结合部,除了开大会的广场,电影院,少有的几个被称为“公家“的政府单位,散落在仅有的两条横平竖直的洋灰路旁边。县城规划在即,还没有足够的单位,居所填充原本朴实的土地,因此,从家里去上学的路上,我自然会经过依旧种植庄稼的地方。比起城市的孩子,我过早地认识了各种农作物,学会了捡茬子。

我记得上学的一段路开在玉米地中间。也是早春时节,农民老汉扶着犁,吆喝着耕牛,在“九九又一九“的谚语中开始一年的劳作。新翻的土地自然破坏了原来的路,但是,又有什么能阻挡我这样的小孩子在高低不平的土坷垃上重新开路呢。

隔几日,还是一样的农民老汉,扶着一样带有小木盒的东西,摇摇晃晃,“咯咯吱吱”作响,一行一行,踩着土坷垃,划地,下种,掩埋,一气呵成。我曾经偷偷翻开几个坑,试图知道一个坑里被丢进几粒玉米。日子多是晴好,有风刮来,扬起的细密黄土,落满农民的肩头,脸上,干裂的嘴唇上。

我亲眼看着玉米的幼苗齐刷刷地冒出地面。那时候没有过多的除草剂,青苗不足一尺时,我总看见农民一家人跪在地里,拿着小锄头,锄去稗草,偶尔听见母亲大骂儿子不长眼,又锄死一颗玉米苗。他们不时用搭在头上的白羊肚毛巾擦擦汗,地头闷不做声的陶罐是绝好的计时工具,里面装着一早从井里汲来的水,他们只有从这头锄到那头,再从那头锄到这头,才得以喝一口水,休息一会。

夏天一到,玉米开始“蹭蹭“地长,几天下来,它们已经超过我的个子。巧的是,书本告诉我,壮硕结实的成片玉米,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青纱帐”,伴随名字而来的还有“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每每走过玉米地,那排山倒海的“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词冲击耳膜。县城南端有岚河,流入汾河,最后汇入黄河,那些歌词就是写给这片土地的,至少我当时是这么认为的。

我没法把“青”和玉米油绿的叶子联系起来,我没法把边缘长满细碎锯齿的叶子想象成“纱“,这并不影响我对玉米地的喜欢。我常常受到惩罚,穿梭其间,宽大的叶子毫不留情在胳膊上,脸上划下血道子,仔细看来,还可以分辨出点点锯齿痕迹,以致我过早地知道,在进入”青纱帐“时,需要用两条胳膊护住脸,眼,埋头躲过霸气的宽大叶子。

这时,农民扛了长柄的锄头,依旧锄地,除了锄去稗草,他们多了一项任务。玉米地需要锄出一陇一陇的,一来下雨时可以在陇底多多积累雨水,旱地种植,农民自古以来多是靠天吃饭;二来因为疯长,玉米的根已经开始裸漏出地面不少,精心的培土可以防止玉米倒伏,长得更好,一举两得。那些裸漏的根桀骜不驯,像是八爪鱼一般紧紧抓住土地,又像是意欲挣脱土地束缚的最后牵连。我想,那时的我,好奇加反叛,多少次,我记得光脚穿着凉鞋,不甘心地踩在上面,意欲战胜盘根错节的不逊,还是反复感知粗壮根系利爪般的稳固,这个于我,至今仍是一个谜。

我曾经央求农民,砍下几节玉米秆,用尖利的牙齿,剥去嫩绿色的硬皮,不介意白霜触碰了嘴唇,不惜划破舌头,贪婪地吸吮甜甜的汁液,咀嚼清脆的秆芯,那是青黄不接时最渴望的美味,赛过供销社里花花绿绿的糖果。

接下来的日子,玉米的头顶长出了缨子,腰间鼓出了穗子,前几天还是愣头青的二八小伙子,油绿宽大的叶子横冲直撞,划得人生疼,转眼间成了怀有身孕的少妇,隐隐约约的变化减少了我冲进地里干扰它们的鲁莽。我从爸爸那里得知,为了结出饱满的玉米籽,授粉是必须的。时不时晃动玉米,期冀缨子上的花粉落到青丝般的玉米须上成了我想起来就做的事。

秋天到了,浅黄一片的玉米地,飒爽英姿不减夏天。艳阳高照,一点点吸干叶子的水分,把它们从壮硕的小伙子、大汉子摧残成风烛残年的老人,瘦削的身材愈发高大。秋阳透过缝隙,再次打在土地上,我不再惧怕锯齿般的叶子,偶尔穿行其间,享受爷爷般厚重,但是干瘪,粗涩的手掌的抚摸。

一样的农民,举起镰刀收割,那些齐腰高的谷子,糜粟,顺势滑倒,一副接受命运安排的妥协,唯有玉米,撂倒瞬间的震撼,在我,不亚于一颗大树的轰然倒下,是黄透的叶子仍旧不服输,想拥抱更多的秋阳,还是桀骜的玉米秆里仍旧蕴藏冲天的理想,抑或是如同将军战盔顶上的缨子没有完成望回征战勇士的期待,这些我不知道,只是没有一丝云的高远蓝天见证了倒下的瞬间。

多年后的一天,我看到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扫过玉米地,成排的麦秸色的玉米被卷进钢齿铜牙的机器,心里是听闻疏忽的工人被飞转的机器卷走了上臂的痛彻。我不忍去看原本玉树临风的它们被卷进去,仿佛听到“救命“的声音,残留的枝叶,莫不是垂死的手臂,最后挥舞一下,然后消亡。如果有所选择,玉米会更喜欢哪种倒下的方式?

好像还没有完,如果能从记忆中获得更多,莫过于五岁之前,昏暗的灶膛前,火红的灶火映红姥姥的脸。我趴在姥姥的一条腿上,渴望着从灶灰里冒出几个滚烫的山药蛋。姥姥麻利地从旁边拉起尺把长的玉米秸秆,顺势借力,在膝盖处使劲一折,塞进灶膛,几把风箱,火苗更加欢快地舔着乌黑的锅底,沸腾的水推搡着鲜嫩的玉米,呼呼的白汽腾满屋子,永远的家的味道慢慢弥漫。若干年后,读到“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儿时煮玉米的情景再次清晰在眼前。

最快乐的回忆还会是,二舅窑洞门前的金黄玉米。原本包裹玉米的叶子反剪起来,把一穗穗玉米倒挂下来,丰收的认可,未来的信心,来年的希望,从透着金黄的玉米折射到二舅脸上,二舅黝黑的脸上。

****

我依旧去看大片玉米,依旧默数着叶子黄的时间,分辨饱满的穗子,琢磨显要的缨子,捕捉秋风中飒飒响声,这些一次次把我拉回童年的记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

相关文章

  • 心心念念的玉米

    别人的一路向北是“追枫”之旅,“冰雪”之行,我却是痴迷成片成片的玉米地。 被城市生活的便利设施包围,我心里的回归自...

  • 心心念念的一根玉米

    前几天就想吃一根白白糯糯的玉米了 直到今天才买了一根糯玉米 可是吃着软软的没有嚼劲 而且没有那股糯玉米香 我心心念...

  • 小记(五)

    今日无特别的事情发生,只不过今天吃到了心心念念的玉米,这个还是很不错的。 玉米粒粒饱满,在蒸的过程中,香味渐渐四溢...

  • 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to you。 心心念念了好久的玉米,终于在2018的尾巴吃到了。 吃完午饭,一时兴...

  • 新冠始末

    得知自己生病,是那天晚上。 那天下午,还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去往三星冷库,买了新鲜的熟玉米,那是自己心心念念的,...

  • 玉米、玉米

    感觉不写写玉米,有点说不过去了。 玉米,有很多称呼。“棒槌”、“棒子”、“棒棒”,这几个名字来自山东。还有的省份叫...

  • 玉米玉米

    早上去的时候竟然没有玉米了,这么畅销,因为玉米甜被人发现了还是大家都知道吃玉米不会胖啊。 早上来了大姨妈,一上午果...

  • 玉米玉米

    大部分参与网络站队的人,站的只是个自己的心态投射。 日子过得非常苦,感觉生活处处掣肘的人,心理的底色就是“受害者”...

  • 玉米,玉米

    每次买玉米,我都喜欢买带皮的,这样的玉米可以保鲜很久。绿色的玉米皮把玉米紧紧包裹着,好像一床被子包裹着里面的孩子,...

  • 第一次自己做雪媚娘成功了

    心心念念的雪媚娘,今天终于对它下手了。 使用的材料: 水磨檽米粉100g 玉米淀粉30g 纯牛奶160g 黄油30...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心念念的玉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bv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