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026455/01a747633b27efaf.png)
《独居》和《访客》两章
梭罗独自居住在瓦尔登湖边的山林里,两年多,昼夜交叠,如何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
读过文章发现,梭罗并不是从始至终就有战胜黑暗、战胜恐惧、战胜孤独的能力。
“美好的黄昏,身心舒畅,每一个毛孔都在吸收着愉悦的力量。”自然是最好的馈赠,当你融入大自然,把自己也当成自然的一份子,和寂寞的瓦尔登湖一样寂寞,和呼啸的山林一起经历风霜雨雪,成为一个观察者。
跳出本我,把自然和我都放在一起观察,记录、思考和发现。突然感到,林地里的一根松针也是最好的陪伴者。
那么这种孤独是享受。享受傍晚的蛙鸣,享受微风送来夜莺的歌声,享受大雨滂沱中,独自呆在屋子里的寂寥和安宁。
梭罗写了伐木工的生活,伐木工虽然是成年人,但处于婴儿的混沌状态。单纯、愉悦的度过一生,他永远不会伤害自己,工资再微薄,能够养活自己就不担心。
这个世界上,谁又能做到如此呢?其实我们生存需要多少物质呢?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只是在不断的索取或进取,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说到底还是没有安全感。
梭罗独居在瓦尔登湖,时间久了,就会有形形色色的访客到来,三把椅子待客,如果不够就站立在屋里,或干脆到屋后的大片草地上聚集。
梭罗发现,许多社交都是无用的,凭填烦恼和不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有安全距离的,如果隔着瓦尔登湖交谈,相互听不到;若贴着耳朵大声说话,也听不到。只有在一个安全的边际里交往,才是安全的,才是有效的。
梭罗罗列了形形色色的来访者,他说,“我不怕那些猎母鸡的鹞子,因为不养鸡,但是我怕那些扰人的鹞子。”
与人交往,成为别人眼中的鹞子,还是避免为好。
梭罗对有些访客是欢迎的,那就是来打浆果的孩子们,散步的铁路工人,渔夫或猎人,诗人和或哲学家,他们是为了自由而来,没有窥探梭罗的生活,也没有以救世主的心态看待梭罗。
读《瓦尔登湖》,许多文字都与我所学的瑜伽有关,比如,瑜伽提倡减少无用的社交,思想跳出来,观察社会,观察自己。
世上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同的。梭罗在书中经常提到孔子所言,提到印度的《吠陀经》,经典是世界上的通用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