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突破了琐碎、零散的知识,促进知识联结的发生。借助大概念形成知识联结网络,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结通路,这种通路使得知识像是游走的积木,学生在遇到不同的问题时能够将之互相融合与拼接,以适应解决问题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往往都是复杂的、跨学科的,大概念促使学生形成的知识联结网络能够帮助其迎接来自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可依据不同的情境进行适应性调整。
大概念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聚焦真实问题的解决
教师将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聚合后形成大概念,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建立问题图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升问题意识。同时学生通过利用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能提升推理、迁移等解决问题的技能。大概念学习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各种解决问题的范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提升学生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对思维模式与学习行为进行自察、自省、自我调节。
首先,教师在构建大概念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暴露对事物的“偏见”或者分析问题的“盲区”。这样教师就可以适时地提供认知的脚手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与分析,实现认知重建。
其次,在大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对彼此提出的各类“假说” 进行质疑、提问、论证。这样就促使学生不断重新思考先前的认知过程并不断调整或弥补不足。大概念教学正是在对先前的理解不断调节与评估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文本与存在、知识与结构、关系与意义的重构认知。
最后,教师在大概念教学中很容易实现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影响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
3.形成有效的决策力
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心具有短期效应以及与考试相关的目标。大概念教学关注的是长期目标以及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决策力便是一种需要学生逐渐形成的持续一生的技能。大概念教学可以从不同侧面促进学生决策力的形成。
首先,大概念教学有助于提升决策者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总是会受到根深蒂固的原有思维模式的干扰。学生在构建大概念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利用知识线索透过现象发现隐藏的有悖于常理的本质的方法。
其次,大概念教学提升了决策者考量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因为学生在形成大概念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不断转换视角, 从而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对方案实施造成的影响。
最后,大概念教学有利于提升决策者优化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大概念教学要求学习者不断重新审视自身习惯性的理念的不足之处,权衡不同观察者看似合理的关于解决方案的立场或解释。通过大概念教学,学生作为决策者能够学会如何有意地从批评者的角度看待提出的解决方案并做出决策。
第四,促进学科融合
使用大概念统整各学科课程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跨学科课程。
首先,大概念提供了跨学科所需要的方法。因为大概念中的高阶思维本身就具有跨学科的属性。
其次,大概念指引了学科间的融合方向。大概念是基于真实情境与真实问题意义上的学科间的深度融合,而不是简单的拼凑或混合。
再次,大概念的学习模式使学习者构建跨学科理解成为可能。如,基于物理和数学的大概念一“度量观”, 基于现实情境,围绕“为什么要度量、如何度量、度量结果如何应用、不同文明的不同度量方式的关系”等,阐述了物理、数学、化学中的不同度量方法和度量标准等,深度拓展了学生的度量视野。
由此可以看出,大概念网络将不同学科基于某一个共同的大概念进行横向联结,跨越两个或,者更多知识领域,促进了学科融合与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