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父亲去世,明天安葬,今天才刚刚知道,前去吊唁。
在同学农村的家里,客厅的正面墙上,有一个书法条幅,是这样写的:“承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后辈两条正路唯耕唯读”。
这“耕”与“读”是中国农民过去要求子孙后代所必须要走的路,而且是正路。
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在印刷术发明以后,买书的成本才算是真正地降下来了,比起用竹简来传播文化,算是农民的福利了。这样,农民的孩子才有机会,通过读书来逆袭,走人皇宫内院,来帮助皇帝管理国家。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读书,是农民孩子走出黄土地,走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条正路,父母们都会省吃俭用来供孩子读书,最终希望孩子能金榜题名,即使像范进那样,读书到白头,也要去参加科举考试。
其实,就是在近代,或者是现在,农民孩子也是通过读书,来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过上体面的生活。我就是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恢复高考后,我参加了高考,这才成为一名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儿科医师。
如果不能读书,那就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去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后达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生活。
由于中国从夏商周开始,就限制经商,所以,在农民的心目中,要么就是读书,以求金榜题名,要么,就是在家里耕田种地,自己养活自己。
就是在现在,有的农村里,仍然有既不想上学,也不想出力流汗干庄稼活的人,其家境一定不会好到那里去,有的甚至还处于贫困的边缘。
所以说,写在农民基因里的“耕读”,才是在社会上立足的正路,其他的都是歪门邪道。把经商贸易排除在“正路”以外,也是农民狭隘意识的一种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