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政和白茶茶世界
白茶工艺之“低温”之辩

白茶工艺之“低温”之辩

作者: bf201a77ee24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10:12 被阅读1次

中国茶叶世界,简单区分大致归类为六大茶类,细分之下又何止千万。

以白茶来说,从等级论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特指有性群体种菜茶制作的白茶。按节气还可分明前茶、雨前茶、白露茶、寒露茶等等。按品种分又有政和大白、福安大白、福鼎大毫、水仙等等。各类前置因素可以排列组合出许多白茶品类。

细分再细分,还有萎凋方式的不同,干燥方式、干燥温度的差异,这些都对白茶品质或者风味特征起到关键影响。

说到干燥温度,简单区分下,以60℃为界限可分为60℃以下温度干燥的低温流派和60℃以上温度干燥的流派,这里的60只是一个概数,参考活性酶变性温度设定,基于不同活性酶变性温度不同,所以这个数值仅供参考,理论核心在于是否保留茶叶中生物酶活性。实际操作中从三四十度到一百六七十度都有人使用,各家有自己的独门秘笈。

有些师傅认为白茶干燥后期需要高温烘焙,通过高温烘焙,破坏酶活性,终止酶促氧化,固定烘焙前形成的色、香、味品质;去除水分,紧缩茶条;促使内含物发生热化学转化。

诚然,高温烘焙可以固定品质提升茶香,只是白茶讲求“越陈越香”,如若将品质固定,是否意味着阻止其转化呢?既然高温烘焙提升了茶香,那么越陈越香又是什么香?当然越陈越香的陈香与高温提香的茶香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破坏了酶活性,终止了酶促反应,后期转化是慢好还是快好呢?如果从食物保质角度分析,当然是越慢越好,可为什么白茶又是越陈越香,年份越老越好,从这个角度那又是转化越快越好了,三年喝到五年的味道,转化与陈化是怎样微妙的关系?

按低温成茶的理解,传统工艺白茶未经历高温,保持了茶叶中生物酶活性,白茶在存储过程中除了自然氧化之外,残留的活性酶参与反应,茶叶中各类物质在活性酶作用下依特定路径转化,例如淀粉类物质在淀粉水解酶作用下水解为糖类,增加了白茶的甜度;蛋白质类物质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各类氨基酸,增加了白茶鲜爽度等等,相比与自然氧化,低温白茶转化后的物质更加丰富。

只是低温白茶操作繁复,对工艺要求高,含水量控制和转化程度把握需要丰富的经验,操作不当很容易把茶做坏,所以坚守的人并不多。

粗浅理解,请方家斧正!

相关文章

  • 青气,传统工艺低温白茶之“殇”

    理不辨不明,殇不析不透。 上一期我们在《白茶工艺之“低温”之辩》中提到“低温白茶操作繁复,对工艺要求高,含水量控制...

  • 白茶工艺之“低温”之辩

    中国茶叶世界,简单区分大致归类为六大茶类,细分之下又何止千万。 以白茶来说,从等级论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 【悠哉.私藏.2013年白牡丹】

    (品鉴笔记—分享) 白茶的加工过程不炒不揉(新工艺白茶除外),全程低温加工,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

  • 白茶: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白茶,因其独特的环境条件和工艺制法,造就了其外形天然素雅,白茶之美,美在自然质朴。 白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会由最...

  • 每日一茶

    安吉白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但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

  • 如何从白茶的制作工艺中知晓白茶品质?

    文 | 原创“老白茶”的白茶先生 【导读】传统的白茶工艺是什么?工艺与白茶品质到底有什么关系?新工艺白茶又是什么?...

  • 存白茶,一定要知道水分来源,避免存坏

    白茶,因不炒不揉工艺天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物质,为白茶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先质;自然温度下的低温成茶传统工...

  • 说服的艺术~类型分析

    事实之辩,是不是的问题,概念和统计理论 价值之辩,好不好的问题 政策之辩,应不应的问题,损益比的权衡 哲理之辩,是...

  • 自然萎凋,低温成茶白茶工艺概述

    白茶,不炒不揉,只经萎凋与干燥。不炒不揉保持了细胞的完整性,为后期转化提供了物理结构基础,低温成茶保留了茶叶中生物...

  • 思考

    辩论 孩提落地 父母辩之 子女不改 称此为 屡教不改 老师辩之 学生不改 称此为 不听教诲 领导辩之 员工不改 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茶工艺之“低温”之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sk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