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茶世界政和白茶简 • 茶
青气,传统工艺低温白茶之“殇”

青气,传统工艺低温白茶之“殇”

作者: 民艺家茶魏荣淋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5:40 被阅读3次

理不辨不明,殇不析不透。

上一期我们在《白茶工艺之“低温”之辩》中提到“低温白茶操作繁复,对工艺要求高,含水量控制和转化程度把握需要丰富的经验,操作不当很容易把茶做坏,所以坚守的人并不多。”低温白茶做不好,很大程度上在于现行工艺下很难短时间消除青气。

白茶的青气主要呈味物质是青叶醇,浓度高时呈青草气,许多茶友不容易接受,浓度低时则是清香,对于不同的茶友,对浓度的阈值感受不同,加上大多数茶友很少接触带清香的白茶,所以这类新白茶,往往都被归为带青气。反而带粗老气、陈味老白茶广受欢迎。不知道是需求决定了供应,还是供应引导了需求。

之前我们分享过白茶去除青气的三种方式,还发现被两个知名品牌盗用。白茶的青气属低沸点挥发性物质,去除白茶青气最简单粗暴且有效的做法是用相对较高的温度烘焙,可以直接有效的去除青气;最笨的方式是含水量达标后密封存放,经过三个月到半年左右转化,白茶青气会自动消退;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做法是在萎凋过程种适时合理并筛,在适当打堆处理,再辅以正确的干燥方式。

第三种做法不仅繁琐耗工,而且风险极高。例如并筛过早,容易引发红变,使茶味沉闷;并筛过迟又起不到消青作用,反而由于失水过快导致茶味偏涩滋味淡薄。打堆处理不当同样容易致使白茶滋味沉闷、香气低沉。所以极少数师傅会这样操作,不仅增加人工成本,反而吃力不讨好。

通过提高烘焙温度,激发茶香不仅直接有效快捷,效率高,茶香显,新出成品很受市场欢迎,方便茶厂快速出手。

而传统低温白茶,如果要较彻底消除青气,工艺周期十分漫长,少则半个月到一个月,长则三个月到半年。

青气与清香,是一个相对模糊的界定。做茶的师傅会有很深的体会,一般情况下,自然味道第二天,茶青青味极重,之后慢慢减轻,到足干时,干茶香气基本没有青气。

要大规模恢复传统低温白茶,需要我们客观且正确的认知青气和清香。做到正确划分哪些是由于工艺不到位残留了青气,哪些是正常品质的清香,且后期会有良好转化。

如果没有解决认知问题,“青气”还将在长久的未来成为困扰低温白茶之“殇”。

相关文章

  • 青气,传统工艺低温白茶之“殇”

    理不辨不明,殇不析不透。 上一期我们在《白茶工艺之“低温”之辩》中提到“低温白茶操作繁复,对工艺要求高,含水量控制...

  • 白茶工艺之“低温”之辩

    中国茶叶世界,简单区分大致归类为六大茶类,细分之下又何止千万。 以白茶来说,从等级论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 三世断桥之青丘镜殇简书目录链接

    青丘帖补序 三世断桥之青丘镜殇 第一章 初相见 三世断桥之青丘镜殇 第二章 惊闻变 三世断桥之青丘镜殇 第三章 酋...

  • 八张图让你一次看懂白茶制作

    白茶传统工艺图解 一、采摘 好茶离不开好采工, 采摘的匀整度和净度 是制一杯好茶的基础。 二、晾青 茶叶采摘进场后...

  • 茶之殇

    茶之殇 入夏后不久,喝完了当年的绿茶后,我就转成喝白茶。这白茶不是当年的新茶,却是陈年的老白茶。打开包装纸,撬开一...

  • 公休

    有个地方叫安吉 茶分五色,识白茶就知道了安吉。 安吉白茶属于“低温敏感型”,阈值约在23℃。 所以产“白茶”通常仅...

  • 细说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是指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萎凋之后加入了柔韧的工艺制作而成的白茶,在1968年(或说1965年),原中...

  • 【悠哉.私藏.2013年白牡丹】

    (品鉴笔记—分享) 白茶的加工过程不炒不揉(新工艺白茶除外),全程低温加工,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

  • 青鸾之殇

    题记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 “罽宾国王买得一鸾,欲其鸣,不可致,饰金繁,飨珍馐,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夫人曰...

  • 青之残殇

    青之残殇 枫萧 前传 第一章 开始 天空乌云密布,在那苍山山顶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气,传统工艺低温白茶之“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uj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