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越风秦韵随笔作家语文 语花
那精神上的“口粮”,可咋办呀?

那精神上的“口粮”,可咋办呀?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05:20 被阅读71次

阳历年中,江南有两场雪,下雪时的境遇却截然不同。

兰溪一美女拍摄

1月25日的那场雪,造物主似乎并不想在冬季里像模像样安排。他告诉雪仙子,你想下来就下来吧,我反正早已答应江南百姓过一个暖冬。可江南百姓似乎并不接受他的好意。于是,雪花终于在等待里在盼望中飘来了,飘到大地上,走进人的心窝里,那个喜气,喜气那个连连。有时啊,迟到的雪,大地特意开满茶花欢迎你,人心呢,也差不离。

12月8日的这场雪似乎在意料之外,因为上月底气温没有一丝败象可寻,即使在月初,我还在捉摸着双休日再去隔壁婺城区打探秋色。想不到才没几天功夫,气温连滚带爬一路跟随小雨下来,都要跌倒在零度甚至零度以下了。雨雪雨雪雨夹雪,一连下个五六天小雨,地温不降雪不下落才怪呢!

广州一场生日晚会,文友成了“主角”?

幸好,文友浩然兄及时发来同乡生日晚宴的图片,我才感到另外一种气氛,与北方不同与江南不同的氛围,因为在广州城在珠江边是看不到雪花飘散的情景。如果有,那绝对是一场百年一遇的“盛宴”,只是广州偌大的城区也没有空位子犒赏我一个。

少年时对雪的记忆,似乎与自留地连接在一起,最美的情景是跟随母亲去自留地里挖大萝卜。绿油油的菜叶,即便埋在半尺厚的雪堆里也想展现自己妖娆的身姿,希望母亲与我怜惜它珍爱它。可惜的是,它最终与白萝卜身子一起走进年猪山羊的肚子里,而萝卜丝、萝卜水正好可以用来洗我的手脚。母亲说:“趁热洗洗,可防止(治好)冻疮呢。”也许到今天才明白手脚生冻疮是怎么一回事,是因为身上卡路里不够,鞭长莫及的手指脚趾只好挨个受冻,才落下一颗颗冻疮。

老家高畈村西山上裸露的的岩石,比原来更沧桑了。

而青年时对雪的记忆,似乎与村里废弃的石宕相约在一起。联想到此,故意提前起床,想连续抖几下身子也抖不开,就像夏季的山洪,最喜欢与溪边的稻田搏斗 ,而雪花也喜欢积累在初长的小麦大麦的行距里,不想离去。直到今天,我还喜欢观赏山间裸露的石头,一种叫“红石团”会被风化的石头,这与父亲有关,与父亲手中的钢钎、“六磅榔头”、“八磅榔头”更有关系。钢钎是用来撬开红石团的,而铁制的大榔头是专门用来对付麻石的。两种石子的最终命运也不同,一是马蹄形岗头地——有肥水浇灌的麦地土豆地烟草地,独独不是高粱地萝卜地蔬菜地,一是专用于岗头地石坷的,防止水土流失。好在它们至今还依偎在一起,永不分离。

大雪后,父亲背着锄头去麦地母亲挑着扎箕去萝卜地,一个牵肠挂肚的是来年人的口粮,一个心想的是年猪山羊当日即时即刻的口粮。我想,他们俩关心的主体虽不同,但究其本质,似乎还是一个笛子里吹出的曲调,没啥区别。

下雪花了吧?今早躺在松软的被窝里,全家人都不必为口粮担忧了,甚至我的亲兄弟亲姐妹也会这样。但物质上的口粮没事了,精神上的“口粮”、“卡路里”可咋办好啊,能满足一年,支撑一辈子吗?

陈水河原创于2018.12.9早上

相关文章

  • 那精神上的“口粮”,可咋办呀?

    阳历年中,江南有两场雪,下雪时的境遇却截然不同。 1月25日的那场雪,造物主似乎并不想在冬季里像模像样安排。他告诉...

  • 精神上的口粮

    这么多年来,无论快乐、忧伤,都有你一路作陪。还好兴趣你一直都在❤ ps:材料有限,我真的尽力了。。

  • 👨‍👩‍👦一家三口

    妈妈:儿子,你怎么就长大了呢? 儿子:我长大了,你就老了吗? 妈妈:是呀! 儿子:那可咋办呀? 妈妈:你说呢? 儿...

  • 文/海豚天使 人呀,我呀,容易患得患失,咋办呢? 你呀,那啥,容易迷失自己,咋办呢? 只有提高认知,才不会迷茫, ...

  • 2017-11-05

    时间过去很久,还是不能将你忘记。咋办呀咋办呀

  • 咋办呀?

    心里难受的很,身体得修养一段时间,又没钱,还欠着钱,一到月初月末心里就慌,咋办呀?真是一点钱都没有,想办法挣钱呀,...

  • 咋办呀

    今天去好友家,又是吃喝玩乐一整天。 回家洗漱完后就倒沙发上,女儿视频过来冷不丁一句:妈,你最近好像又胖了。 鹅鹅鹅...

  • 你抱抱我(7)

    “妈,他和我又打架了,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你说我可咋办呀?”氤氲蒸气中,我赶紧洗静沾满面粉的双手,制止那令人烦躁的...

  • 写写画画 001

    啊呀啊呀,又要公开写作啦,实在不想写呀,也不知写啥呀,那该咋办呐~~ 那不如——写写画画吧?! 首先,翻箱倒柜,找...

  • 那我咋办呀

    上周二,小妞晚上牙疼,我和他爸爸带她去医院看牙,为哄她开心,说要吃好吃的。从医院出来,刚上车,小妞坐我身上第一句话...

网友评论

  • 陈水河:叶国新:小时候拜年去外婆家 每次都要从那里经过 每次走到那个小电站的时候心中不禁暗喜 因为剩下的路只有一半了 那种即将如释重负的感觉真好 只不过遇到下雪天 那个路真难走 一路泥泞 鞋袜全湿 还好电站过去点的位置有个凉亭可以歇脚 而现在 那凉亭已不复存在了
  • 陈水河:躺在松软的被窝里,早餐需要的物质已经没多少人担忧了,但精神上的“口粮”“卡路里” ,你积累了多少了,能维持一年,支撑一辈子吗?

本文标题:那精神上的“口粮”,可咋办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ch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