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三年(《论语》宪问

作者: 白痴老猫 | 来源:发表于2021-10-28 21:03 被阅读0次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论语》宪问40节。讲完了故事,孔老夫子又开始给我们讲起了道理,讲一个关于三年的道理。

从《论语》前面的篇章看,孔老夫子其实并不反对邦国天下的更替,由夏至商再到周,更不反对邦国主的生死轮换。

但孔老夫子主张治国之道的传承延续,倒也不是非得一成不变,背着老祖宗的牌位不松手。但这个变是因时因势的沿革,不甚断然否定的重新弄过。

所以不管新时代的邦国天下怎么折腾,由夏而商而周的礼制断断不可抛弃,可以改革,但不能说放弃就不用了啊!

所以为了保证子承父业时,齐家治国的方略一时间不会改变太多,孔老夫子坚持这"三年"的政策!

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子承父业的当口,让旧家规政策延续三年,三年后再因时势,因新家主个性能力可以有所修正,这才是孝。

邦国天下亦是如此:《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尚书》上说:‘殷高宗守孝,三年不说话。新老大三年不发话,下面估计也只能按旧套路治政了吧!

孔老夫子更直接: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三年内大家都得听老宰相的,老宰相自然用的是老国王那一套。

新王三年不改治政之道,估计三年后也不会断然否定先王政道,全盘抛弃从头来过吧?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干!现今天下,已没有了"三年",更是彻彻底底地抛弃了仁德礼乐!

孔老夫子为什么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当是为了一个"礼"字!

相关文章

  • 361、三年(《论语》宪问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 2019-03-19

    14-25【总第361章】《论语》宪问篇第十四篇第廿五章 【原文】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

  • 《论语·宪问第十四》01:嫁个什么样的郎君

    《论语·宪问第十四》01:嫁个什么样的郎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宪问”中的“宪”是...

  • 论语•宪问

    《论语•宪问》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说:“...

  • 《论语》宪问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说:“爱他,能不使他勤劳么?忠于他,能不去规劝他么?” 子曰:“其...

  • 论语·宪问

    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

  • ^-^299(6.30)论语30

    《论语·宪问》 14.40:原文: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

  • 子曰:“做人放松些,会过得更好”!

    《论语·宪问》 【原文】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

  • 论语学习6/30

    《论语·宪问》 【原文】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

  • 论语学习6/20

    6/20 《论语·宪问》 14.1: 【原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61、三年(《论语》宪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qb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