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几年前的事。学校给2000多学生每人发了一本《98抗洪救灾先进事迹介绍》,书价8元。书是上面摊派的,内容全为几个月前的新闻报道。学校说,我们每人捐8元钱给灾区,家长不会有意见;花八元钱买这样一本书,可能无法向家长交代。上头回话也很简单:马上要评省文明单位了,不要贪小失大。学校经常发些莫名其妙的书,有些同事才打开就扔进废纸堆。可是看看编者单位,都是有来头的,就是要靠权力强卖,就是要赚学生的钱!有些质量很差的教育类报纸动辄几十万印数,全靠给学校发回扣,强行摊派给学生。这是民国有学堂以来没有过的混账事,而现在比比皆是。
部里来了个处长,说起当今名流写自传成风,浪费了许多纸张和人力,也误导了读者。他湖南老家的县委书记升官进县衙后,有闲好诗文,习作盈案,无处发表,编了一厚本书--那是一本与本地有关的一些古文,县委书记“亲自把它译成了白话文”而已,应当说没有什么价值。但是书记动足了脑筋,托人弄了一个书号,印了5000本,还专门到北京请他写一篇序,因为他虽是个小小处长,但毕竟是“国务院干部”。我觉得如果那位县委书记先生不吃喝玩乐,不乱摊派,不搜刮,不折腾百姓,而仅仅是有这么一点小小的欲望,想出一本书以求不朽,那也随他去了。我关心的事有谁会读这样一本书。那么5000本书销路如何呢?客人说,摊派给各乡镇,中小学教员人手一册,不准不要。我这才觉得这位县委书记走了邪道。以前的山东军阀、狗肉将军张宗昌的诗也很有名,竟没想到可以用这种方法出版传世。如张将军著名的《咏泰山》其诗云:“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若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又有《咏蓬莱阁》诗云:“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神仙住过的,咱也坐一坐......”如果张将军也赶上了出书热,要求印上一批,让山东省人民人手一册,由大刀队挨家挨户摊派,又有谁敢不买?
有些人的诗写的真叫作孽,做了官,胡诌也成了诗,但是诗集却能一本一本的出,卖给谁呢?譬如某官的诗,实在蹩脚,连我这个外行也看不下去了,的那是有教授没出息,非要攀附,替他写序。书印出来了,卖不掉。---现在连大诗人的集子也难得卖的动,谁会凑趣把官人的涂鸦拿去现眼?但是这年头有的帮闲,竟然就有人出来,把五六千本“五洲四海红旗飘”体的“诗集”拿到本系统摊派下去。对这样的结局,照说一个有点文化的人自己应当有点数,这种事是难为人的,下不为例。可是官人除了一本,被撩拨得上了瘾,一本一本地出起来“诗集”,并以诗人自居了。倒霉的事下属机关的办公室忙着卖废纸。不信你到那些单位去了解一下,虽然当时不得不故作庄重地谈了读诗的“体会”,而如今有几人把那些“诗集”珍藏在自己的书屋中?
不久前在一家出版社遇到一作者对编辑主任读书稿的事。作者可能是某大企业的宣传干部,印的事该企业的经验汇编。书前面好几页都是图片,内容多为各级领导干部视察该系统以及与厂领导的合影照片。作者对编辑说,这张和***的照片说明有点麻烦,“署名”代省长***的印1000册,然后再排一个“省长***的,印5000册”因为***的省长的位子,明年人代会才能通过,现在卖一部分,人代会以后再卖一部分,那时他也扶正了.....编辑先生是位稳重的书生,说:“这种事情我还没遇到过。代省长就是代省长,这是事实,即使转正的,那也是以后的事。我看没有必要改。”作者说:“你不懂官场的事,以后***看到自己的名字前面的那个“代”字,可能会觉得别扭的。还是照我们的要求去做吧”编辑问,万一明年的人代会通不过呢?作者说,怎么可能呢?嬉笑着走了。
这种“一书二制”的事,可能你也是第一次听说吧。这位省领导也许不会想到有人在照片上做这种手脚。他确实是在“代”的时候去该单位视察的,可是竟然有人因为怕他忌讳那个”代“,而想出这么不老实的办法取悦他。
文人不是叹息“出书难”吗?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学问高了自然要货与帝王家,官与文人一体,就不会存在“出书难”问题;而清高文人就得干瞪眼。在出书问题上,一流文人并不如三等官僚有其方便,只是如果人家兴趣不在舞文弄墨以扬名,而在于划拳酒令的话,就更得干瞪眼了。
纸啊,你是无辜的,虽然你不再洁白。
读后感:文中的关于学生摊派买书之类的事情,在以前还是很普遍的。学校既然是公立的,必然就要为公家排忧解难,所以很多事情好像都是理所当然的了。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吧,包括学校的一切人员都是“公务员”嘛,需要执行相关的政策。而学生手头上的书籍中,就包含了相当一部分有特殊功能的书籍,为了宣传的需求嘛,也算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了。
至于有没有人看,到不是最重要的,毕竟是有这种形式和样子在哪里摆着。将来有关部门他也好做业绩吧,不然,如果我们的教育真的独立了。有了属于自己的应该有的东西,可能很多相关产业都要倒闭了吧。
后面的事情,应该算是爆料了,不提还真的不知道这里面的名堂居然还有这么的多。不过也算是见怪不怪了,在官本位主义盛行的我们的特色的社会里,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呢?有钱好办事,同样有权有好办事.
当文化开始世俗化,功利化。当一本本的书籍被鱼目混珠,被成为一种工具的时候,这个社会的整体的认知怎样才能得到提升呢?
网络的便捷性和草根化还是有它的好处的,很多真正有思想和才华的普通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抛开经济层面的效应,其实在很多平台上还是能遇到很多有特色的文字的。从现行的发行的书籍的质量是整体下滑的,有时候还真不如在网上看一些文章。当然真的好书,还是值得我们去看的。只是好书,越来越难得了!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