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儿时闺蜜宜玉的弟弟、早已是成功商人的宜菊老弟,他发给我印花粑粑模具图
1970年代末,我儿时的年味记忆,千真万确,就是“小孩盼过年”。
儿时年味,全家男女老少都有请村里裁缝师傅在家裁剪的新衣服;
儿时年味,有香气四溢的炖腊猪蹄,有家人自制的米花糖块和印花糯米粑粑;
儿时年味,家里的房屋,从门窗到房梁屋顶,打扫得干干净净;
儿时年味,父母像换了个人似的,对子女笑脸有加,极少斥责;
儿时年味,左邻右舍,三亲六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尽管当年,住房并不宽敞,一间卧室2张床,我只能与小姑挤在一张床上。食物亦不丰富,甚至还有挨饿时光,但长辈们依然十分努力地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有滋有味。儿时年味,定格在我记忆深处的,是祖孙3代,一大家子自制米花糖块(类似超市的米花糕)和做印花糯米粑粑的温馨画面。随着星云流转,物是人非,社会发展,自制米花糖块和做印花糯米粑粑成了永恒记忆,因而弥足珍贵。
我爷爷奶奶养育了3男3女,奶奶在我5岁多时,因胃病,年仅50多岁,过早离世了。大姑、二姑业已出嫁。一大家子自制米花糖块和做印花糯米粑粑,主要由我爷爷、我父母、二叔二婶负责。身为长孙女的我和小叔叔、小姑参与其中。
自制米花糖块重要的工序,一是炒米花,二是熬红薯糖。
炒米花的原料是阴米。用木甑把糯米蒸熟,糯米饭既不能蒸得太硬或太软,糯米饭粒要一颗颗的,清清爽爽。糯米饭晒干后,就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阴米。把放了少许植物油的细砂石在柴锅灶里烧热,再往热锅里放半把阴米,不停翻炒,阴米变成炒米花后,赶紧盛进铁筛子里,筛掉砂石,就炒好了。如此反复,炒完为止。
炒米花有一定技术含量,炒米花的人必须手脚麻利。否则,米花炒黄了不好看,炒得半生不熟和炒焦了,都难吃。真是过犹不及。一般由我母亲和二婶轮流负责炒米花。炒米花时,很讲究烧火。阴米下锅时,要大火;快出锅时,则要小火。我觉得烧火是好玩的事,往往和小姑抢着做。我恃小而娇,小姑总是抢不过我。冬天的南方,室内室外的温度几乎一样湿冷。而烧火的人,不用时时忙忙碌碌,一双手暖暖和和,脸被烤得红红扑扑,还能抽空吃一把炒米花。不亦乐乎?
熬红薯糖需提前生麦芽,麦芽三四cm即可。往往由我母亲负责。熬红薯糖时,先把洗净的整个红薯放满一大铁锅,再添加适当的水,盖上大木锅盖,用大火煮熟透。红薯煮熟后,锅里基本上没有什么水了(此时的红薯相当好吃。每次,熬红薯糖时,我都会吃一个热气腾腾、香喷喷、甜蜜蜜和软绵绵的大红薯)。再捣烂熟红薯,放进麦芽同熬。这是个慢活,要熬一晚上,熬红薯糖往往由我爷爷负责。当糖汤里出现牛眼孔时,一锅上等的红薯糖,就成功了。红薯糖颜色透亮,形状软软的,用筷子一搅,可以扯很长很长的丝。红薯糖做成后,我往往当场吃一碗。红薯糖吃进口中,甜在心底。
接着,把适当的热红薯糖与炒米花,少量炒熟的花生、芝麻、切细的干橘子皮和少许植物油,倒进干净的蚊帐布拌匀压紧(很难为情,操作流程是把包有上述原材料的蚊帐布放进干净的男用澡盆里,再由我父亲和二叔用脚猛踩,直到踩得严严实实,最终厚度大约4cm)。再把紧紧粘在一起的米花糖切成大约9cm长、4cm宽和0.5cm厚的长方块,自制米花糖块即大功告成。米花糖块蓬松香脆甜糯,令人百吃不厌;它不仅仅是当年自家过年时的重要点心,也是招待亲朋来客的美食。
做印花糯米粑粑需要糯米、粘米(粘米和糯米的比例大概是二八或三七。否则,粘米多了,口感发硬,不好吃;糯米多了,黏黏糊糊的,难以捏成小团做成粑粑)泡一二天,泡好后,我父亲和二叔负责推磨,我妈、二婶、小姑和我轮流负责喂磨,磨好的糯米和粘米沥水蒸熟后,在碓坑里用力捣软捣匀,然后捏成半个拳头的小团(未做成粑粑的小团,就是美味佳肴,我一次至少要吃四五个),再把小团放进印花模具里——印花模具里有牡丹、葵花、三角形和菱形等各种图案,大的印花磨具往往同时能做5个印花糯米粑粑——印花模具一合,轻轻一压,漂漂亮亮的印花糯米粑粑就做成啦。待印花糯米粑粑冷却,即可放进水缸里保存,水要盖住糯米粑粑。
印花糯米粑粑吃法很多:
腊肉炖白菜芯时,切几个糯米粑粑同炖,主食荤蔬全齐了;
糯米粑粑在柴火里烤熟,沾白糖吃;
糯米粑粑煎熟,喷红糖水吃。
……
儿时这些年味在构建和睦的乡村社会、家庭和谐和朴实的民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飞速发展、民族复兴之际,我们更应该保存、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的精华,并使之发扬光大,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
儿时年味,亲人们在一起,互相分工合作,自制炒米花糖块、印花糯米粑粑等,其乐融融、温情脉脉、爱意满满、烟火气息浓浓的场景,时过境迁,一去不复返了,只能定格在记忆深处。令人欣慰的是,儿时年味不再,无论身在何处,亲情犹在。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