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命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人、一些事、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它打破你的认知,影响你的行动,改变你的人生?
我相信,或多或少,我们都有过被感动、被震撼、被唤醒的瞬间。那一刻,我们迫切地想要改变,想要冲出思维里固有的那面墙,去追寻下一道彩虹、去体验不一样的蓝天。
有那么几年,我内心活得非常地挣扎,悲伤,厌世,生命中的一切似乎都让我不满、让我痛苦,让我想要逃避。
“是鱼,就不要迷恋天空;是鸟,就不要痴情海洋。”
我总认为自己就是那条迷恋天空的鱼儿,或者是痴情海洋的鸟儿,总之,就是和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那个。
低沉到一定的程度,我常常幻想,或许五台山上的风景更适合我。
“剃去满头青丝,伴着古佛青灯,了却残余一生。” 这句话被我翻来覆去地念叨。
想要离开,想要下一世不再生而为人,而是去做一块石头,或者一棵大树,哪怕风吹雨淋,我也无所畏惧。
就这样,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悲伤到无法自拔,用最美妙的年龄思考着最忧郁的人生。
直到有一天,学心理学的同事递给我了一本书,朗达·拜恩的《秘密》。
这本小书方方正正,捧在手里,大小正好;书的内页是彩色印刷,阅读体验很棒;特别的是,它的排版很轻松随意,留白很多,并且用很多知名人物的“简短言论”阐述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吸引力法则。
最初的阅读,书里面的很多内容或理论并没有对我产生强烈的冲击感,我就随手翻阅的方式,哪里吸引我就哪里读下去。
直到,读到那一章:想着完美的念头。
文中有一个真实的小案例:
作家、国际演说家莫里斯·古德曼在1931年3月10日那天坠机了,他被送到医院的时候,脊椎摔断,伤到第一和第二节颈椎,全身瘫痪;他的吞咽反射功能损坏,无法吃、喝。横膈膜也遭损坏,无法呼吸。唯一能做的,就是眨眼睛。
医生们说,他将变成植物人度过余生。古德曼先生不认可这样的断定,他有自己的想法,他在头脑中想象一幅画面,就是看到自己再度变成正常人,走出那家医院。他知道,在医院,他需要下功夫的只是他的“心”。只要你有心,就能让事情恢复原状。
他被戴上人工呼吸器,他们说他永远无法自己呼吸。但是,有个小小的声音一直对他说:“深呼吸、深呼吸。”最后,他真的就不必再使用人工呼吸器了,医生们无法解释他的状况。只有古德曼先生知道,他在自己的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和愿景。他设定了一个期限,要在圣诞节的当天走出医院,而且,他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双腿走出了医院,他们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莫里斯·古德曼被称为“奇迹先生”,他却简单地说:“人,都会成为他所想的样子。”
古德曼先生的经历震颤到了我的灵魂,他的顽强和积极,他对自己生命的信念深深地鼓舞了我。就在那时,我似乎看到了一束光,从崖壁的裂缝中照进了我的生活。如果一个全身瘫痪,只能眨眼睛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的生命现状,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亲自走出医院,那么,我的这场生命中,又有多少奇迹可以发生呢?
从古德曼先生开始,我对这本书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我开始慢慢地、仔细地品味书里面每一段话的含义,每一段言论背后的努力和执着。
真正让我开始改变的,是书中的第二个案例。
教师比尔·哈利斯有个学生叫罗伯特,他是个同性恋者。
罗伯特曾经生活在残酷的现实中。在职场上,他的同事联合起来欺侮他,人们对他的恶意,让他一直感到压力很大。走在街上,到处都碰上厌恶同性恋的人用各种方式羞辱他。他想成为喜剧演员,但在台上表演时,每个人都用同性恋的话题挑衅他。他的生活充满了不幸和悲惨。这些焦点都围绕在他“因身为同性恋者而被攻击”的想法上。
哈利斯先生开始教他: “你应该把思想专注在你想要的事物上!当你把思想一直放在不想要的事物上的,只会促使它更快发生!如果你常常激烈地倾诉着你的生活如此地不幸和悲惨,你的同事甚至路人都对你充满恶意和挑衅,那么,你会由此吸引更多的不幸和悲惨。”
罗伯特把这件事谨记在心,并且开始真的试着去把思想专注在他想要的事物上。接下来6到8周所发生的事,绝对就是一个奇迹。
以前在办公室骚扰他的同事,要么被调往别的部门、离开公司,要么根本不再找他麻烦。他开始喜欢他的工作了。当他走在街上,再也没有人骚扰他,他们全不见了。当他照例上台表演,他开始获得观众的起立喝彩,而且没人挑衅他了!他整个生命都改变了,因为他从专注在他所不要、所畏惧、想避免的事物中,转变成专注在他真正想要的事物上。
罗伯特的生命改变了,因为他改变了思想。他向宇宙发出不一样的频率,不论情况看起来有多么不可能,宇宙必定会送来新频率的画面。罗伯特的新思想成为他的新频率,他的整个生命画面就改变了。
罗伯特的故事带给我醍醐灌顶之感。
原来,每个人的生命,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论身在何处、不论生命中发生过什么,如果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思想,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根本没有所谓的“绝境”,我们生命的每个境况,都是能改变的!最关键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聚焦在想要的事物上。
我的内心被一股暖流缓缓地温暖着,曾经的那些无力感开始从身体里、头脑里慢慢消散,对《秘密》这本书充满了敬重和感恩之情。同时,开始学着使用书里面的那些方法,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欢的,热爱的,所追求的事情上面去。
我想着要改变现状,要突破自己。
第一步要跳槽,从一个三万人的大公司,从那个嘈杂烦扰的环境里跳出去。我要去一个欧洲的小公司,一千多人即可,那里有优化的管理,那里有说英语的环境,那里我会离我的梦想更近一点,因为更深层次的,我想去欧洲留学。
生命中果然会有奇迹发生,而且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的身上。正如《秘密》这本书里的描述,如果你把思想聚焦在你想要的那些事物上,哪怕潜意识里,它也会起作用。
我仅仅面试了两次,就很快被一家瑞士的小公司录用了,那里有一千多人,有很多外国人可以说英语。在那里,我遇到了至今都深感荣幸的领导,他尽全力栽培我。他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足够的勇气和动力,从此,我的生活里多了很多的阳光和笑声,我也变得充满了能量和斗志。
接下来不到2年内,我被德国的一所大学本专业录取,从此开启了我的留学之路。无论申请流程多么复杂,需要的文件公证多么繁琐,我从来都没有过退缩的念头,抑或放弃的想法。似乎冥冥中有股力量,一直在鼓舞我前进。我想那就是信念,那是思想被聚焦、被吸引、被放大的结果。
如果说,书中的第一个例子让我警醒,在我的头脑里种下了一棵种子;第二个例子教会了我如何让种子发芽,成长;那么接下来的第三个例子,它让我懂得了,这颗种子怎么才可以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绵延生命。
约翰·亚萨拉夫是一位演说家和创业家,他知道了吸引力法则后,就想要付诸实行,看着会发生什么事。在1995年他开始做“愿景板”,凡是他想达成或吸引的东西——比如车子、手表或梦中情人——他就把照片贴在愿景板上。每天,他会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它开始视觉化,并且真正进入已经获得它的感觉状态中。
有一天他和5岁的儿子奇南在整理搬家后的箱子,发现了一只尘封五年的小纸箱。
儿子他问:“爸爸,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他说:“那是放置我所有目标的地方,我把它们剪下来,把这些目标放上去,让它们成为生命中我想要达成的目标。”
他们把箱子打开,有一个愿景板,上头有张五年前他所视觉化的房子照片。让人震惊的是,他们现在所住的房子正是那一栋,而不是相类似的房子——他真的买下了梦想中的房子,还重新整修了一番,而他竟然都没发觉。他看着那房子的照片,喜极而泣。
奇南问:“你为什么要哭呢?”
他说:“我终于了解吸引力法则是如何运作的了,我终于了解视觉化的力量,我终于了解我一生所读的书、做的事采用的方法、创建公司的方式,用在我们家里也会同样有效。我竟然都没发觉我买下了我们梦想中的家。”
制作愿景板,把头脑里的想法视觉化,这是吸引力法则起作用的强效方法。
作为《秘密》的坚实拥护者,我当然不肯错过这一充满魔力的方法。当我们想要拥有自己大房子的时候,我也制作了愿景板,我把想要的房子大小,地理位置,朝向,布局都一一写了下来,让自己的思想通过文字的梳理更加地清晰和坚定。
然后这张纸就放在了我和先生办公桌的中间,我们随时都可以看见那一行行的期待。每一次路过,都有种感觉,“梦想之屋”就在不远处朝我们招手。是的,奇迹出现了,我们很快就买到了一块地,和建房公司的设计师一起,我们把希望和梦想变成了现实。
现在,我就在这所大房子,在我曾经一条条记录下来的格局里,记录着今天的文字。
《秘密》是一本洗刷心灵的书,它改变了数以万计的人,它把我从痛苦的崖边带到了开满鲜花的草地,从此一马平川,得心所愿。相信这本书也能带给你梦想和希望,无论此时的你,身处何种境地,读完它,你一定会有更宽广的视野,更灿烂的人生。
这里,我想再次,用尽全力地对这本书,和这本书的作者,和推荐我这本书的同事兼朋友道声:“感谢,感恩我们此生的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