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观《道德经》(80)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17:57 被阅读7次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为柔弱的了,而其巨大的摧枯拉朽的力量同样也没有什么事物能胜过它;

以其无以易之:水何以能如此呢?因为万事万物总是被水所改变,万事万物却而无法改变水柔弱的本质。水,以自己的柔弱改变着万事万物,却始终保持着柔弱不正的品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水,孕育生命,产生生命,滋养生命,改变生命.......水,以无量无数的生命为载体,演绎着水的传奇......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对于水这种至弱胜强、至柔胜刚的道理,天下人都知道却又很少有人能够用到自己的身上,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之中。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所以前辈的圣人们说,能够接受全国人的诟病,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社稷的主宰,能够接受容纳天下人的疾苦、不幸,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天下人的君王。

正言若反。暗合于大道的规律、真理,看上去与人们通常的认识总是相反的。

老子在本章中再次以水喻道,更加深入地阐述[反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的道之特性。

下面就将水之喻还原为大道本身——

一切有形有相的事物和现象,皆达不到[道]那样的[柔弱]——[至柔]。

而一切事物和现象,皆服从于[道]的运行规律,不离于[道]。这即是[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以其无以易之也],这句话用在[道]上远比用在[水]上更为合适。

没有任何人和事物能够改变[道]的本性和规律。

为什么[无以易之]呢?因为,道,不是任何一种现象,离于一切现象,超越一切现象,不受任何现象的限制,而却主宰着一切现象的生灭变化。

对于[道]的这种超越性,只有矢志追求大道的人才能深入地体悟。

鲜活的道的智慧,无形无相,唯有以心悟之,看似易知易见,实则难信难行。

以追求大道、觉悟大道、践行大道为己任的修道者,能够接受、接纳、包容任何的非议、诟病而不生执着之心,依然矢志前行,这样的修道者才真正成为了自己心灵的主人,能够接受、接纳、包容任何的疾苦、灾难而不生退转之心,依然矢志前行,这样的修道者才是真正的心灵之王!

修行的秘密就在这里——将所有的一切境遇都视为自己调心的道具,炼心的道场!

如此精进地修行,道自来归,觉自来归,慧自来归,妙自来归.......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相关文章

  • 心观《道德经》(80)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 平凡之路

    子曰:“四十而不惑”。以身观身,以心观心,诚不虚言。 《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

  • 心观《道德经》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 全息观之“以心观心,以心观物,以物观物,以物观心”之悟

    林汉扬 写于 2017-10-31 全息观之“以心观物,以物观心”之悟! 在《道德经》四十七章中说:“不出户,知天...

  • 【觉察·观心】第80日

    当你能够承受一般人不能承受的苦,你就能享受一般人不能享受的福,这就是宇宙的平衡法则。 所以不要羡慕别人的享受,问问...

  • 心观《道德经》(18)

    《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

  • 心观《道德经》(33)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

  • 心观《道德经》(22)

    《道德经》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

  • 心观《道德经》(27)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

  • 心观《道德经》(25)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观《道德经》(8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zw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