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着北——德国荷兰边境小城

作者: 这才是德国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21:54 被阅读281次
右侧白色建筑是博物馆

沉到德国小城两年有余,一直不习惯。

小城地处德国西北,5万余人,不到十公里就是荷兰,有一座不高的山、不大不小的森林,还有一条窄窄的据说是连接莱茵河的运河从市区穿过;小城还有电影院、图书馆、音乐厅、博物馆、健身中心,动物园,外加二战英语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阵亡士兵陵园;还有一条商业街。节假日里,满街的人头,很多荷兰人到这里购物,停车场上停满黄色车牌的荷兰汽车,这个时候,你会疑惑:这里是德国还是荷兰?

有位从德国中型城市举家搬迁过来的中国年轻妈妈说:这个鸟儿不拉屎的地方。

街景

迷失方向

居住在这里两年多,常常搞不明白方向,找不着北。在国内时长居京城,古城建筑总是天圆地方,坐北朝南,方向分明。偶尔有条街巷不南不北,地名当中也事先告知,某某斜街。方正端庄已是习惯,沁入骨髓。

初到小城,哪里有正南正北之道,房屋建筑也不讲究坐北朝南,像一块块彩色积木,依地势而建,似是随意之举。当登高远眺时,那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建筑,倒也显得错落有致。

小城的道路蜿蜒辗转,通往一个地方可能有五六条路,全然不知南北,只识左右。去某一个地方难免绕道,似是风箱里的老鼠到处乱窜,有时候还会走进“此路不通”。

查看谷歌地图与实际感受总是难以对接。某地某处分明是在左侧 ,但地图里却在你的下方,似乎进了迷宫,八卦阵。

去德国北部,小城里没有直达火车,需要先向南100公里,换火车再往北。比起京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才体会到这里是德国城乡结合部。

习惯四通八达、方向分明的大路,自然不习惯德国小城的错综复杂、毫无方向感的小路。地理道路曲折,生活之路也坎坷。

地理之路也是生活之路。蜿蜒曲折是常态,需要不断摸索探寻,比照地图,矫正方向。

小城边缘乡村。油菜花开

有山有水

小城山青水秀,街道还算干净整洁,但比起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那些原生态、大气的自然风光,这里的自然环境显得有些过于精致和雕琢,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有着人工管理的痕迹;比起国内的江南小城,又少了一些质朴、沧桑和生活气息。

居住在这里几年,春天里,知道小城周边哪里有野菜,尤其是熊葱;秋天里,知道哪里有可以采摘的野苹果、栗子、榛子等。但,仅此而已。这里的山水草木没有我太多足迹,更没有我的故事。

小城商业街里,超市里,大街上,火车上、公交车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经常可以看到胡子拉碴、目光直勾勾的难民,偶尔在超市门前或者人多的地方见到一些人,跪在地上,手里晃着帽子,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德国邻居说:以前这些地方看不到乞丐。

谁知道是真乞丐还是假乞丐。德国政府包养真假难民,还给零花钱,难民比辛苦工作的纳税人过得舒服、富有,但有些难民因为饭菜不可口、住处不满意,动不动就火烧难民营,抢劫偷盗强奸……无恶不作。慷纳税人之慨的德国政府,令人无语。

难民来之前,很多人晚上11、12点回家不用担心安全问题。现在,小城里的中国女留学生出门坐火车必须三五成群,结伴而行,谁也保不齐在火车上遇到小偷流氓或者抢劫犯。

公园

小城靠近荷兰,可以经常感受到这里是边境。

这里居住着很多荷兰人。

荷兰人识时务。德国的房价比人多地少的荷兰低很多,不少荷兰人在边境城镇买房置业,但工作在荷兰。荷兰的薪酬比德国好,退休保障也比德国完善,退休就变成穷人,在德国比比皆是。

4月30日是荷兰的国王日,全荷兰放假,德国这里是正常工作日。每逢国王日,荷兰各地都有集市。今年国王日天气尚好,我们开车前往。刚出小城,驶上开往高速公路的路口,对面一辆辆黄色车牌的荷兰汽车鱼贯而来,像一条不断线的河流。什么情况?莫非全荷兰的人都到德国“一日游”来了?这小城市有什么可玩可看的?

圣诞节前的商业街

汽车慢下来,探脑袋看前方,望不到头;对面的车流,看不到尾。蓦然想起,今天是国王日,荷兰人开着车,浩浩荡荡地来德国超市、商业街购物来了。第二天早上邻居告诉我,昨天这里最大的停车场停满黄色车牌的荷兰车。荷兰国王日,也是荷兰人到这个边境小城的购物日。荷兰人是天生的商人,务实,德国的香肠、猪肉等食品价格,对荷兰人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同等质量的东西,谁喜欢买贵的?看来,全世界的人们都喜欢便宜,不管钱多钱少。

通往荷兰的群组脚踏车轨道。冬天闲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找不着北——德国荷兰边境小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cj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