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的研发之前,我们会收集到很多需求,如何使用这些需求,让我们的产品价值得到体现?
产品每时每刻都在诞生,同时也在衰亡,在持续变化的市场和需求中,如何抓住需求,创造出更适合发展的产品?
一个产品小白对用户需求有一点理解
需求是什么?
需求是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某种需要或欲望。
需要是指人们没有得到某些满足的感受状态;欲望是指人们想要得到的某种满足需要的具体物品的愿望。
多种多样的欲望和需要引发出千奇百怪的用户需求。
如何发掘需求?
1、七宗罪
贪婪、懒惰、傲慢、嫉妒、暴怒、贪食、色欲
互联网的出现本就应对了用户日益增长和变化的七种心理。
淘宝之所以能够实现如今的价值,是因为它满足了用户对价格的追求和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的便捷心理。微博、微信等软件中的点赞、转发等功能几乎是社交软件的必备,这应对了用户的傲慢心理,用户的表现欲望、渴望得到认同的心理是发展初期UGC内容产出的保证。又如互联网对色欲的利用,陌陌的发展初期就抓住了男男女女的猎奇心理,获得了第一批忠实用户。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用户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要考虑他们所处的层次阶段。
人们缺少什么,就会主动的去寻找什么。在互联网中,这就体现在处于不同需要层次的人,他们所关注的产品的不同。处于生理需要的人,他们会更多的关注生活、住房、水电;处于安全需要的人,保险理财产品、匿名社交产品会是他们的最爱。现如今互联网使用人群的主体正处于后三个层次,因此社交软件、资讯软件,以及直播软件会井喷式的出现。
如何理解需求?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是需求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有限的市场中,如何挑战权威,谋求发展,需要我们对用户的需求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真需求和伪需求
有一句名言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用来形容用户的需求是再恰当不过了。不同的用户会告诉我们不同的需求,作为产品经理,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不能在恰当的场景中分析这些需求,那么或多或少,我们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就会存在偏差,让产品走上一条歧路。
例如,A说他想吃包子,B说他想吃馒头,C说他想吃饺子,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呢?按照我自身的理解,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种理解:
1、 他们的需求就是吃包子、馒头、饺子,分别满足就可以了。
2、 他们是之所以想吃,是因为他们饿了,所以此时他们的需要不是包子、馒头、饺子,而是一顿饭。
3、 他们所在的场景是什么样的,若是3个人是上班族,快下班的时候他们这么说的话,理解为2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他们在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还能这么理解吗?也许此时他们的需求是一款特色美食推荐的产品。
二、用户心理
用户的心理是含蓄的,就像前面所述的“七宗罪”,用户不会直接向你说“我想炫耀一下”,或者“我要开始装逼了”,亦或者”我要约X“。用户不说,不代表我们不会去做。对人性的考虑,同样是我们在进行需求分析时要考虑的。
例如朋友圈的”点赞”,用户分享他的生活(旅游照片、女友合照等),仅仅是为了分享吗?价值和幸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我旅游,而你却在加班”、”虐虐单身狗”这是用户分享的潜台词,如何实现他们的展现欲、虚荣感,“点赞”功能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需求,不仅满足了用户分享的心理需求,更激励了用户的内容创作欲望。
又例如知乎和微博中的大V,他们是内容的创造者、话题引导者、粉丝追求者,成就感是他们的需求,但是创作内容的推荐、等级、粉丝数等功能满足成就感之后,他们就会得到满足吗?人是追求利益的,特别是针对大V这个群体,在他们成就感得到满足后,致力于帮他们实现价值的转换,是激励他们优质内容产出的保证。
所以关于对用户需求理解,我总结为12个字:
“走入生活,探索人性,回归现实”。
需求转化与实现
产品需求是用户需求的具体体现,用户需求很多,但是产品需求却要节制。
当有效的用户需求被整理出来之后,如何实现用户需求向产品需求的转化,如何实现多个产品需求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 外界
市场和用户很多,我们选择的是哪一个?目标用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使用场景在哪里?
只有搞清楚我们的方向,才能让我们的努力得到最有效的体现。
2、内部
要考虑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我们的产品定位是什么?我们可以提供什么功能?我们资源能保证我们实现什么功能?
对内部的有效分析,能帮助我们认清现实,稳固军心。
3、模型分析
KANO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用户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
基本型需求是产品“必须有”的属性,它是产品的核心,用户的痛点。当这类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用户会产生不满,甚至离开。
期望型需求虽然不是产品“必备”的需求,但它是用户的“痒处”,拥有这类功能时,用户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兴奋型需求是用户出乎意料的属性,此类需求本来时无关紧要的,但若实现这种需求的时候,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惊喜。此类需求通常代表的是用户的潜在需求,它与期望型需求构成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时钟,时间是用户的基本型需求,闹钟是用户的期望型需求,而将时钟增加一个效率管理功能,就满足了用户的兴奋型需求。
产品小白一枚,我从用户需求的获取、分析、转化3方面进行的理解,
第一次写文发表,希望能得到大牛们的指导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