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 上一回:咱也聊聊《道德经》——第五回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3185/179c012971eda604.jpg)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为了进一步阐释“道冲不盈”的妙用,以及让大家能够更容易理解“湛兮似或存”的世间万道。老子由上一章提出“橐籥”的基础之上,又以“谷神”为例,进而详细的阐述了‘道’体的浩瀚之妙。
第一段浅析:先说“谷神”,‘谷’,即山谷的意思。而山谷又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如袋状一般,四面环山,似有进无出。因此每每有声响发出,总会有听不尽的回声在环绕,使人顿生迷茫之感,以为有神灵驻扎于此。另一种则如蛇形一般,两山夹持。每逢一侧有声响发出,便会轻易顺畅的传到另一侧。所以当有人在里边呼喊的时候,好像总会有如神助似的,能达到‘千里传音’的功效。
而这两种现象现在看来,不过都是涉及声音传播的物理现象罢了。但在古时,人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的时候,往往都会用神鬼论来作为佐证。但在老子的说法里,‘神’这个字还有另一层解释,即变幻莫测的‘道’体。因为,山谷不过是随着天地演变,顺应自然而打造成的,但终将也会顺应自然而崩塌泯灭。
而‘谷神’作为一种‘道’体,是永远不会消亡的。只要有山谷,就会有它的功用出现,倘若没有山谷,也无法否定它的存在。另外,虽然山谷间有‘传声’、‘回声’、‘气流’等现象出现,但永远都处于一种中空无物的状态之中。看似虚无,却蕴含妙用,这与老子在前一章所举证的“橐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谷神’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为、或者称作为“玄牝(pìn)”并加以探寻。既然所有的‘道’体都来源于自然,那么自然可以由它再追溯回去。所以,‘谷神’也好,“橐籥”也罢,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本源去探寻。
聊到这里,估计大家已经对‘玄牝’多少有一点了解了。‘玄’,可以理解为深奥的含义,也可通作‘元’字,意为元始、初始、根元的意思。‘牝’,在上古的文字中,是母性、雌性生殖机能的文雅代表词。与之相对的,便是代表男性、雄性的‘牡’字了。世间一切生物,虽然都是由‘牝’‘牡’两者所结合而造成延续的生命,但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雌性的生殖器官,也就是‘牝’所生出的。由此看来,‘玄牝’即万事万物的母体本源。
那么现在就可以把第一段连起来去理解了:‘谷神’的‘道’体是永远都是变幻莫测,不死不灭的。却又是玄妙无比,虚虚实实,难以探寻的。假如我们体会了‘谷神’虚灵不昧的至高境界,便自然可把它看作、或者称作为衍生万物万道的本源母体(牝)去加以探寻。而世间真正的本源,也就是产生了‘道’的玄妙之源。同样也可以把它看作为、或者称作为产生‘天地’的元始根源去体悟探究。
例如:可能‘谷神’这个例证对于大家来讲,多少有些虚无缥缈的感觉,特别是对于它“中空无物,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这种状态难以把握。其实了解并探寻万法万道,向来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慢慢感同体悟即可,切不可太过心急。
鄙人在该系列的第一回中,曾以研究鸡蛋为例来区别‘常有’和‘常无’的功效。既然鸡蛋也是顺应自然而生,那么其实也与山谷一样,可以当做一定意义上的本源母体去探究。
也许有人问了?鸡蛋里面可不是空的,里面有蛋黄还有蛋清。那么我也要问了,蛋里边钝一端的气室算不算空?抛开这个不谈,假如不孵化它,或者不使用、不食用它,蛋清和蛋黄是否还会有‘空’或‘不空’的意义?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它和石子又有什么区别?因此来讲,‘空’与‘不空’,就和‘有无’、‘动静’一样,永远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一如山谷间的‘空’,不也有空气,水土,树木在其中吗?
言归正传,一颗鸡蛋的形成,最根本的效用就是用它来孕育下一代,直至破壳而出。而这种卵生孕育的自然之道,便是以一种‘不死’的状态在持续的,我们不妨也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做‘蛋神’,并以它为母体本源去研究生物的进化与繁衍。
因此,我们会发现它孵化出新生命的妙用。经过不断的研究和类比,可以扩大范畴发现大多数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及哺乳类中的单孔目都为卵生动物。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由此区分出卵生生物,胎生生物,甚至于卵胎生生物的不同之处。进而继续探寻得以发现,不管是什么生,都必须先经过一个受精的阶段,才会有之后的这些繁育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最一开始研究的‘蛋神’的本源是受精后,由母鸡的生殖器官(‘牝’)所生出来的。那么所有卵生生物的母体源头是什么,什么物种才是第一个进化为卵生的生物?并以此为依托,进而探寻所有生物的母体源头又是什么?所谓“玄牝之门”,便是由此而来。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客观上,亿万万生物乃至于天地的本源、根源去研究和探索。
第二段浅析:诸如‘谷神’此类的道体,向来都是变幻莫测,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的存在于宇宙天地自然之间。世间万物由此而生,生生不息;也由此而亡,终归虚无。莫不如是,也莫不过如此。道存却难觅踪迹,道用则无穷无尽,从虚无中生发妙有,又好似绵绵不绝的存在,并无一个实质的东西去框定于它。因此,只能虚怀若谷的去探究它的奥妙,身临其境的去感同它的存在,无欲无求的体同它的本真,不迎不拒的去顺应它的规律,才能术有所精,道有所长。
在不断探求体悟‘道’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将‘道’不断地应用于万事万物,这样才能更加感同身受的顺应自然之道。在这里,“用之不勤”是暗含两层意思的。一是‘道’的功用是无穷无尽的,皆是顺应自然而为——“无为无不为”;二是在用‘道’的同时,也要不断参合天地自然间的本真反思自己,并以此来对照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所罔顾。这也正应了老子在第四章所提出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只有以谦冲的态度对待万事万物万法万道,才可以“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将‘道’的妙用反馈于宇宙天地万物。
例如:既然鄙人刚刚不才,提出了‘蛋神’这么个道体,那么我们就索性顺着它继续往下聊一聊,各位看官权当是看个笑话。
古时人们得知了‘蛋神’最初始的妙用,除了让它来孕育新生命,更多的是吃它的鸡蛋以补充营养。然而类似于‘杀鸡取卵’的例证还是非常多的,好在我们的祖先还是比较谦冲的,并没有顺着这个由头‘杀尽天下鸡,吃尽天下蛋’。一如靠打鱼为生的渔夫们,也会有休渔期,打到小鱼就放归等保护自然之道的措施。因为他们明白,想要生生不息,就必须去维护他们的自然生存、生育之道。即使取而用之,也是比较有节制的取,并不是毫无顾忌的取。
然而反观现代,大量物种的濒临灭绝,原因终归来说就是:人类的行为与万物之道相背离造成的。喜好象牙制品,进而大肆捕杀大象;喜好犀牛角,继而大肆虐杀犀牛;喜好鱼翅美味,进而大肆捕杀鲨鱼;喜好各种野味、以及各种动物皮毛,进而由着性子捕杀各种野物;喜好自己的地盘大,进而毫无节制的侵占动、植物的居所;倘若真的有那么一天,被人类捕杀的物种统统灭绝,请问人又如何可以孤立的生存下去?因此在宏观的层面上来讲,其他物种灭绝的越多、越快,在某种程度上,同样也代表着人类在一点点的加速灭绝。
所以,在此我也想奉劝各位看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管是动物还是其他生物;不管是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还是养育天地万物的宇宙自然。都值得我们顺应自然的去尊重,去认可,去保护,进而去和谐共处。
宇宙天地自然,虽有天理,虽有大‘道’。但我们在不断更新自己主客观认知的同时,请不要忽视我们灵魂最深处,本归于自然的淳朴力量。它同样也是‘道’,同样也很伟大,只不过现世的浮躁风气,多多少少遮盖住了它本有的璀璨光芒。而在寻‘道’的过程中,同时也是我们不断打磨内心、追求本心——‘炼心’的一种修行。如此一来,“与天地同呼吸,与万物共生养”的至高境界,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3185/159d2da8f222257e.jpg)
以上所有论点皆是鄙人一家之言,如有不同异议实属寻常,还望各位看官海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