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道德经16(理性悟道)

作者: 时光月老 | 来源:发表于2017-07-18 12:42 被阅读10次

一、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1、断句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2、注释

致虚极,极力做到虚寂寡欲。笃,深,甚。作,生长起来。以观复,凭借清静寡欲的品质观察万物循环往复的情况。芸芸,众多的样子。根,出发点,这里指死亡。

3、译文

极力做到虚寂寡欲,彻底坚持清静无为。万物一齐生长起来,我就凭借着清静寡欲的品质来观察万物循环往复的情况。万物众多,但最终都要回到自己的出发点。

二、原文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1、断句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2、注释

静,虚寂死亡。是谓复命,死亡之后会重新获得生命。常。永久,这里是指永久不变的情况、道理。明,明智。妄作,胡乱行动。

3、译文

万物回到出发点就是虚寂死亡,死亡后会重新获得生命。这种生命的获得过程是永远不变的,懂得这个永远不变的道理可以算是明智。不懂得这个永远不变的道理,胡乱行动,就会遇到凶险。

三、原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1、断句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2、注释

容,包容。公,公允,正确。王,称王,统治国家。

天,天之道,也即自然规律。殁身不殆,终身不会遇到危险。

3、译文

懂得这一不变之理就能包容一切,能够包容一切就能够正确对待一切,能够正确对待一切,就能够懂得治国的原则,懂得治国的原则,进而就能了解自然规律,了解了自然规律,进而就能掌握普遍规律,掌握了普遍规律就能长久生存,终身不会遇到危险。

四、赏析

上一章老子为我们描述了体道之人的形象,本章则继续揭示悟道之人的理性认识。

我们常说“叶落归根,以粪其土”,自然变成了生命,生命又长出枝叶花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老子就是从万物生老病死的规律中体察到“归根”、“复命”的道理。芸芸众生终要回归本根,返回本根就是静,静的结果就是复命,复命就可以做到“常”的状态。之所以常,是因为明,明就是明于道,就是认识和了解万物发展的规律。了解了道的人将会胸怀宽广,坦荡大公,顺应天道,行能长久,终身免于危殆。

用于现在的生活中,如果能够以明道之人的做法来指导生活,自然能够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生活得快乐不快乐,在于谁?全在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当你追求太多、渴望太多,就会被生活所拖累;反之,如果沉静无为,包容一切,将会满足和快乐。握紧拳头,希望拥有的更多,便会握得越紧,握得越紧,里面就会越黑暗,直到没有缝隙,容不得任何东西;反之,摊开双掌,看似虚无一片,实际上那里承载的是整个世界。


相关文章

  • 【经书】道德经16(理性悟道)

    一、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1、断句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

  • 每天一雕Day12

    道德经,不断悟道,才能过得更好

  • 道德经的庙堂文化(一)

    道德经的庙堂文化(一) 文/林海 庙堂文化国之才。智慧玄门智慧开。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共尘埃。 ...

  • 道德经的静(一)

    道德经的静(一) 文/林海 心如止水静心扉,智慧玄门智慧威。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路同归。 虚空...

  • 道德经的无为(一)

    道德经的无为(一) 文/林海 自然状态是何踪?智慧玄门智慧浓。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有无容。 ...

  • 2019-04-12

    董延喜:道德经问答(1)我们学道悟道修道的目的是什么? 答:我们学道、悟道、行道、修道的目的,就是要把大道...

  • 道德经的名和利

    道德经的名和利 文/林海 人生名利莫心贪,智慧玄门智慧含。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笑中谈。 ...

  • 道德经的世界观(一)

    道德经的世界观(一) 文/林海 三观哲学问先贤,智慧玄门智慧天。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是源泉。 ...

  • 道德经后记(一)(共三篇)

    道德经后记(一)(共三篇) 文/林海 自然规律大堂登,智慧玄门智慧升。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驾云腾。 ...

  • 道德经的空 (共五章)

    道德经的空 (共五章) 文/林海 互相依托向前行,智慧玄门智慧明。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旅同程。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书】道德经16(理性悟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zc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