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道德经22(委曲求全)

作者: 时光月老 | 来源:发表于2017-07-26 15:10 被阅读12次

一、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断句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注释

曲:委屈。枉:弯曲。惑:迷乱。

3、译文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陈旧反能更新;少取反有收获,贪多反会迷乱。

二、原文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断句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注释

抱一,坚持一致。抱,坚持。式:楷模。见,同“现”,表现。明:彰明。此处指使自己显明于天下,为众人所知。彰:明。伐,夸耀白己的功劳。矜:骄傲。

3、译文

所以圣人能够同以上原则保持一致,从而成为天下的楷模:他们不自我表现,所以才名扬天下;不自以为是,所以才名声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处人之上。正因为他们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同他们争夺。

三、原文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断句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注释

诚全而归之:确实应把保全之功归于这些原则。诚,确实。全,保全。之,代指以上原则。这句话很费解,解释方法也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3、译文

古人所说的“委屈反能求全”这些话,难道是些空话吗?确实应该把保全之功归于这些原则。

四、赏析

本章老子开篇便使用了十二个具有对比性的词组反映了同一个道理,即“委曲求全”。

生物圈之中,存在着环环相扣的食物链,各种生物为了生存纷纷显示出自己的生存技巧。《易经》上说:“天蠖之曲,以求信也;龙蛇之曲,以求身也。”蛇是一种最柔软的动物,因为它柔软灵动,能伸能曲,所以才能逃避敌人,自由前行而不受外界的阻挠,从而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得以保全。在老子看来,蛇的这种柔弱灵动正是体道途中最应具备的基本方式,也是求得自我成全的要招。他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不变反而需要持续不断的支持与努力。面对这种维持恒久状态的压力,老子的选择是:最善应变的行为者是最不易被改变的,要用最温顺的行为来应对变化,不断改变自己来顺应外部世界的变化。与其“物壮则老”那样,一味地坚持而被动的落向失控的反面,不如采取柔弱而能动地出入于正反之间,让自己超越名相而常存。

这种理论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就是采取一种低姿态的生活态度。当自我处于弱势的时候,又想在各种压力下求得生存,就必须“委曲求全”,压制自己的欲望和意志,以求自保。并且实践证明,能屈能伸的识时务者,在竞争的过程中,总能求得最大的空间,并最终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相关文章

  • 【经书】道德经22(委曲求全)

    一、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断句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注...

  • 道德经的庙堂文化(一)

    道德经的庙堂文化(一) 文/林海 庙堂文化国之才。智慧玄门智慧开。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共尘埃。 ...

  • 道德经的静(一)

    道德经的静(一) 文/林海 心如止水静心扉,智慧玄门智慧威。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路同归。 虚空...

  • 道德经的无为(一)

    道德经的无为(一) 文/林海 自然状态是何踪?智慧玄门智慧浓。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有无容。 ...

  • 道德经的名和利

    道德经的名和利 文/林海 人生名利莫心贪,智慧玄门智慧含。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笑中谈。 ...

  • 道德经的世界观(一)

    道德经的世界观(一) 文/林海 三观哲学问先贤,智慧玄门智慧天。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是源泉。 ...

  • 道德经后记(一)(共三篇)

    道德经后记(一)(共三篇) 文/林海 自然规律大堂登,智慧玄门智慧升。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驾云腾。 ...

  • 道德经的空 (共五章)

    道德经的空 (共五章) 文/林海 互相依托向前行,智慧玄门智慧明。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旅同程。 ...

  • 道德经的曲则全(一)

    道德经的曲则全(一) 文/林海 做人做事莫心颓,智慧之门智慧回。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共相陪。 ...

  • 道德经的无中生有(一)

    道德经的无中生有(一) 文/林海 无中生有最风骚,智慧玄门智慧高。道德经书知道德,凡间万物共征袍。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书】道德经22(委曲求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fo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