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雪读书社齐帆齐和她的写作点评课闲文·读书
书评|《树王》里,写的并不是树,而是作者本人

书评|《树王》里,写的并不是树,而是作者本人

作者: 东郭牙 | 来源:发表于2022-10-19 18:4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你们读过《树王》吗?那是作家阿城的小说。

对于阿城,当代作家、编剧王朔曾经这样说:我极其仰慕其人。若是下令,全国每人都必须追星,我就追阿城。

而香港传媒人梁文道说则这样评论:你听过阿城讲故事吗?没听过?哎呀,那可是终生遗憾!

虽然我没见过阿城,但读了他的小说《树王》以后,我确实为书中的细节所折服了。心中也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泛起了淡淡的忧伤。

在旁人眼里,《树王》描述的,是那个时代一个小人物的一些小事。但实际上,那个小人物,就是阿城生活的缩影!

《树王》讲述的是作为知情的我,下乡伐木,改造森林的故事。在此期间,我遇到了肖疙瘩。肖疙瘩是一名犯错的退伍军人。退役后,他一直守护着这片森林。可以说,森林是他的家,是他的命。
当知青们砍伐了森林,并把森林付之一炬后,肖疙瘩甩下了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和妻子,撒手人间。

无疑,这个故事是悲情的。书中的肖疙瘩,代表了那个时代小人物的命运,也代表了那个时代里的某一类人。

有人就会有疑问了,为什么阿城会以砍树为题材,而不是结合当时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呢?

我觉得,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结合阿城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生活所秉持的态度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阿城的生活背景

陈凯歌说:阿城是不愿挂出勋章的军人。
而王安忆说:阿城是一个有清谈风格的人。

在文坛,很多知名作家都对阿城推崇备至,有的甚至称阿城是作家中的作家。

阿城在1949年4月5日,出生在北京。上高一时,阿城中断学业下乡插队,辗转几个省。1979年,阿城回到北京,朋友推荐他为《世界图书》杂志的编辑。

1984年,阿城用了四天的时间完成了短篇小说《棋王》,《棋王》获得第3届中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在《棋王》以后,阿城相继又写了《树王》《孩子王》两篇中篇小说。

一年后,阿城担任电影《大明星》的编剧。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编剧生涯。

1986年,阿城以电影《芙蓉镇》入围第7届金鸡奖的最佳编剧奖,后来又陆续出版了多部作品,取得不错的反响。

即使在最苦的日子里,每天晚上,阿城都会在一个小灯下,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讲故事。这一讲,就是十年,可他所讲的故事,却从不重样。

阿城仿佛是一名天生的讲故事高手,装在他的脑壳里的,仿佛就只有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2.为什么会写《树王》

在一次采访中,陈丹青曾经这样评价阿城:他是天下第一聊天高手,从来不跟人争。他非常了解那个时代,也看破了这个时代。

是的,对于陈的这句话,在看完《树王》后,我明白过来了。

在《树王》一文中,主人公肖疙瘩就是那个与世无争的人。尽管肖疙瘩不同意砍伐森林,更不同意把森林烧毁,但他却毫不吭声。

文中的肖疙瘩曾说:“为什么要把有用的树烧了,然后又种上有用的树呢?”

在肖疙瘩眼中,所有的树都是万物之灵,都是有用的。对于知青对森林的砍伐,肖疙瘩不同意,但也没阻止

在后来,生产队把森林中最大,长得最茂盛的“树王”砍倒、烧毁之时,他也没有做出太大的阻拦。

可以说,肖疙瘩就是阿城,阿城就是肖疙瘩。肖疙瘩是阿城在故事中的缩影

肖疙瘩之所以不阻止,是因为他非常了解那个时代,也看破了那个时代。

或许,阿城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通过此文来表达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无奈

有时候,人是活着。但在那张沧桑的脸上,写的却是满脸的无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3.《树王》体现了阿城的人生观

当代作家史航这样评论阿城:阿城对中国文学意义是,他始终是局外人。他不跟大家一起玩,但又能随时跟大家玩在一起

当《棋王》发布,引起了文坛轰动后,大家都觉得,阿城会大红大紫了。但出乎意料的是,此后,阿城竟然选择急流勇退,到美国发展。

在《树王》一书中,肖疙瘩本来是侦查队的队长,但后来却为了保护一位四川士兵的性命,在士兵摘了村民的水果后,他故意踹下一脚,断了士兵的腿。

虽然士兵成为了蹩子,但却保住了性命。

士兵的命保住了,但,却苦了肖疙瘩。因为肖疙瘩在领导的面前造次,被套上了帽子,剥夺了一切。他的生活,被上了枷锁。

在往后的日子里,肖疙瘩并没有忘记这位被踹断腿的兄弟,每个月给他寄生活费。而他自己一家,却过得紧巴巴的。

肖疙瘩的经历,与阿城的急流勇退,其实是一样的。

要急流勇退,首先要“舍得”,没有舍,就没有得。阿城的急流勇退,是一种舍。而重新获得另外一种人生,就是得。

为了队友,肖疙瘩舍去了身上的职务,得到了不同的人生。在肖疙瘩心中,这样的舍,换来队友的一条命,值得!

肖疙瘩的人生观,其实,就是阿城的人生观。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4.《树王》是阿城的生活体验

关于磨刀,《树王》中有一段这样的一段描述:“

肖疙瘩摩一摩手,说:“你望一下刃。”我将刀举到眼前,刃无损缺,却发现刃的一侧被磨了不宽的一个面。我有些省悟,便点点头。肖疙瘩又将双手伸直合在一起,说:“薄薄的刃,当然快,不消说。……”

看了这一段话,我有了一个关于磨刀的信息增量。但为何,阿城能把磨刀的细节写得如此生动呢?

对于这,看看一些人对阿城的评论就能知道了,他们说:

“他最神奇的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能在短短几年内做到别人穷其一生才能追求到的高度。而且都是用玩的心态。”

可以看出,在文坛里,阿城是少有的集大成的杂家,只要给他几年的时间,他什么都能弄个通透。

从阿城的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要想成为作家,必须得懂生活,刻意从生活中学习。就如阿城那样,练就生活的本领,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写在最后

听一位有名的作家说:看一部作品,要先看作者的简历,把作者的经历融合在作品中去看。只有这样,读者才能读懂这部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作品里的深藏的含义。

是的,这句话说得很对。

就像阿城的《树王》,单看这本书,肤浅的人只会看到一群人在砍树。

但有深度的人,却会看到,那些生活在那个时代里的人,他们的无奈,以及,流露在文字中的,淡淡的忧伤。

在作品中,阿城的语言,说的少,说的淡,说的轻,但深度,却无比之大!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影评成长营 第 9 篇2317 字 一共1606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树王》里,写的并不是树,而是作者本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ty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