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正能量大讲堂》《简友日记》读书
《论语 宪问》欲速成者,非求益者也

《论语 宪问》欲速成者,非求益者也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21-12-26 19:04 被阅读0次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是鲁国政治上、社会上有地位的人,当时鲁国政权在季家三兄弟手中,公伯寮就暗地挑拨是非,在季孙面前讲孔子学生子路的坏话,也是间接地攻讦孔子。子服是孔子的弟子 ,名何,字伯,后来谥号景,当时是鲁国大夫。他去告诉孔子,说:公伯寮在捣乱,到处造谣和老师作对,在季孙家说子路的坏话,如果老师想对付他,我有能权力去除掉这种害群之马。孔子说,我走的是为国为民为天地行正道,能够走得通,是命。倘使这个文化命脉真的要中断了,也是民族、国家、时代的命运。公伯寮这样捣乱,岂能改变时代的命运?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孔子虽然没有避世做隐者,但他并不反对避世,在这里他这样说:时代混乱的时候,首先考虑像隐士那样修道去。其次可以选择离开这个混浊的地方。再次在处世的态度上要和善,能够包容别人,不要有傲慢、鄙薄的态度。看着风头不对,就早一点离开。第四是不发牢骚。

    在“邦无道”这情形下,个人应该怎样做?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乃至对南容的奖评:“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他 的意思是当个人的抗争只会自取其辱,甚至危及生命时,不如避世、避地、避色、避言。即宁可退守自清,不愿同流合污,走隐士路线。只有当个人能够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的时候,才可走成仁取义的路线。

    孔子又说, 现在这样的乱世,总共有七个人已经避世了。这七个人究竟是谁?可能就是《论语》中提到的那些隐士。如:楚狂、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乃至荷蒉者、晨门等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路在石门这个地方过夜,早晨起来,有一个晨门问子路,从哪里来的?子路说是从孔先生那儿来的。这个晨门说,就是那个明知道做不到,硬要做的人吗?这个晨门就是隐士,他学问很好,道德很好,可是隐居在一群看城门的人之中。

    孔子虽然认可四避,可他自己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儒家学以经世的责任感。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后,也没有隐居,而是退而整理尚书,删节诗经,做优秀文化的传承人。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在卫国,有一次孔子敲磬,正好一个挑草器的人,走过孔子门前。听到孔子敲出的磬声,他说这里面敲磬的人,可不是一个泛泛之辈,是一个 有心于天下国事,志在济世救人的有心人。在那里又听了一会儿,然后说,这个人太固执了,不自量力,明知道这个时代已经这个样子了,拉不回去了,还不肯放手。

    “深则厉,浅则揭”是诗经中的句子,涉水过河,在浅的地方,可以拉起衣服;水深的地方,再怎么拉衣服也还是会弄湿,干脆就这么走过去。这个荷蒉者在这里引用,意思是说,如果时代可以挽救,那你就应尽力去做;如果时代到了回天乏术的地步,那么最好退隐去韬光养晦。 孔子说,真的吗?人生最后的定论实在很难下的。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张说:《尚书》中记载:“高宗的父母死了,守制居丧,三年没有说话。”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不仅是高宗,古代的人都是如此。如果皇帝死了,每个人都各守岗位,处理事情后报告给冢宰,三年中不必报告新皇,因为他这时很悲痛,无法问事。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上层官员以仁爱待人,能够好礼,下面的人民就容易受感化和驱使。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人究竟做到怎样,才合乎一个君子的标准?孔子说:你能以非常严肃、庄重、恭敬的态度,修正自己心里的思想和外表的行为,这就是君子。子路说,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还有,你自己的修养做好了,还要利人、利社会。子路又说,这样就对了吧?孔子再说,你修养好了,还要利天下、利百姓,这才是君子。不过孔子又补充了一句说,如果自己的修养做到了,能把这种修养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可以利社会、利国家、利世界、利天下,以安百姓。就在尧舜做起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缺憾,何况我们?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站在孔子的旁边,不知道有一个什么动作,总之是不大像样的。孔子就骂他说,你年轻时对兄弟姐妹不好,没有友爱,长大之后又没有值得称道的事,如今老而不死,贼头鬼脑还是没学好。说到这里,孔子就用手杖轻轻敲他的后腿,打他人生不踏实,脚跟没有落地。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阙党派一个年轻人来传达命令,有人问孔子,这个年轻人很不错的吧?孔子说:我只看到他在这个位置上,担任这个职务;同时我也只看到他在那位老前辈的旁边走来走去,是个侍从或助手。我只看到这两点,他有没有学问,是不是人才,我不知道。如果认真讲,他是一个想尽办法,找出头的机会的人,而不是想在人生中求学问、职务上求经验的人。

    在任何时代,求急进的人总是很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抓住一切机会在领导面前表现,想尽办法贬低竞争对手,善于察言观色,投领导所好,从而青云直上。假如这种走捷径成了思维定势,他们就会没兴趣去埋头苦干,而是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这样的人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 宪问》欲速成者,非求益者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kr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