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简· 读书· 推文汇总简书伯乐推文汇总
读完《置身事内》,我开始理解中国政府

读完《置身事内》,我开始理解中国政府

作者: 阳生_ | 来源:发表于2024-05-30 11:49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读完关于世界运行规律和理财的书后,我开始对经济发展有了些兴趣。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我们才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是难分伯仲,也不需要去分伯仲的。

    作为普通百姓,我们也许会觉得税收太高,也许会觉得新闻报道里的“中国经济平稳起步态势好”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不符,所以,抱着了解中国经济和政府的心态,我翻开了《置身事内》。

    这是一本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小欢编著,出版于2021年8月的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财税与政府行为、政府投融资与债务、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下篇解释宏观现象,包括城市化与不平衡、债务与风险、国内国际失衡。

    虽然书中有不少关于经济学的知识,但作者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于书面,可读性是比较强的。此外,在每一章的开头,作者都会总结要点,能帮助读者建立本书的基本框架,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去理解其中所述的种种。

    本文意不在总结全书观点,因为这在百度百科上能搜索得到,写得比我要专业。因此,在读懂中国政府和经济发展后,我更想谈谈我对政府或市场某些行为和现象的看法和感受。

    为什么各地都在大力招商引资?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无非是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但问题又来了,经济不应该是市场做的事吗,政府为何又要深度参与呢?答案是,很多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同时也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不能脱离政府来谈经济,是理解中国经济的基本出发点。”在招商工作中,政府可以提供土地、补贴和税收优惠。

    以往,我对经济发展有着这样的想法:经济发展了又如何,工作还不是一样不好找,再说了,国家GDP年年涨,自己的工资却不涨。但在了解中国政府后,我发现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作为百姓,我们可能会希望政府多做些民生项目,多提高我们的劳动报酬。但作为政府,他们需要考量内部和外部因素,在国际舞台上,经济实力强的国家是最有话语权的。

    再想细一点,没有哪位地方官员不想自己在位时经济蹭蹭蹭地涨。虽然目前体制内在逐渐消除这种唯经济论,2013年中组部就发布通知强调:“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但大家的观念中经济仍然是首位的,所以甚至“一把手”都要亲自去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件好事,政府“邀请”更多好的企业来办厂创业,这不仅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提供就业岗位,并吸引更多年轻力量。但这不可避免会存在两个隐患,一是官商勾连腐败,比如官员利用职权把项目批给关系户企业,而企业不仅要完成项目、为官员贡献政绩,也要在私下给官员好处;二是企业面临倒闭,由于招商引资来的企业最初大都享受着政府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倘若企业自身实力不够硬、造血能力不足,就很容易破产倒闭。

    该如何解决?对于第一个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在进行反腐败斗争,也在进行系统性改革,其中既包括“去杠杆”等经济结构改革,也包括各类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其目的是转变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打破旧有模式下形成的利益集团。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只要企业主有想赚钱的心,就会不断创新革新,不断学习增强造血能力。

    土地到底有多重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建工厂需要地,设企业需要地,种粮食需要地,住房更需要地,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村土地要转为建设用地,必须先经过征地变成国有土地,才可以用于发展工商业或建造住宅。所以,国有土地的价值远远高于农村土地。如此一来,土地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收益,还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后者就是著名的“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但地方政府并非靠卖地赚钱,而是土地开发后吸引来的工商业经济活动,比如工业用地可以招商引资,住宅用地则发展了房地产行业。

    然而,由于我国土地存在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东部人多地少,西部人少地多,而且土地资源并不像人力资源那样可以流动,这就造成了东部沿海或发达城市房价的飙升,同时还出现违法乱占耕地等现象。

    许多打工人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老家的大片地没人在意,却为了北上广深的一隅之地疲于奔命。尽管近期各地逐渐放开住房的限购政策,但房价之高令大部分人望而生畏。

    对此,202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要求不仅要在省、市、县内部打破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市场壁垒,建设一个统一的市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而且要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以提高土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配置效率。

    可见,土地资源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美贸易冲突缘由何在?

    这要从我国的经济结构谈起,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同一种模式,即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扩大对外贸易,缺点是经济结构失衡。而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最突出特征是消费不足。

    2018年GDP中,居民消费占比只有44%,而美国将近70%。这个数据背后隐含着两种情况,其一是GDP中可供老百姓支配的收入份额下降了,其二是老百姓把更大一部分收入存起来了。国内消费不足,而消化不了的产品只能对外输出,从而出现贸易冲突。

    贸易冲突是一种外在表现,反映出我国存在国内国际失衡的问题。那么,该如何解决呢?关键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让大家愿意消费,也要把更多资源从政府和企业手中转移出来,分配给居民。所以,各地政府都在想尽办法刺激消费,比如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发放优惠券。

    近年来,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改革,转变其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遏制其投资冲动,降低生产性支出,加大民生支出,逐渐从“重土地”向“重人”转变,让城市“以人为本”。

    从生产型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并不容易,但任何道路都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实现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推动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读罢全书,我开始站在政府的角度去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不再动不动就抱怨,也开始理解某些政策或制度的弊端,毕竟政策的制定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所表达的感受仅仅是书中一角,书中还有更多关于财税、政府投融资、债务、贫富差距等内容,强烈建议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的开头,作者明确表明这是一本注重解释“是什么”和“为什么”的书,而当不可避免涉及“怎么办”的时候,则注重解释当下正在实施的政策和改革。作为普通百姓,了解政府该怎么办也就够了。

    在日后的生活中,可能我还是会“骂”政府不好好修非机动车道,会“骂”政府只注重经济发展而轻民生工程,但想一想,在过去的40年里我国的名义GDP增长了242倍,离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也不过112年。所以,我们可以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凡事要看本质,生活过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完《置身事内》,我开始理解中国政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xr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