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自媒体平台的官方问答题目。有许多网友给出了回答,说实话笔者对有些网友的说法真不敢苟同。主要指这三种观点:
1.地主基因优秀,所以他们的后代优秀。
2.地主家有钱,会理财,重视文化教育。
3.地主家有海外关系,他们的后代能得到外部资助。
更有一位名气不少的所谓名人,原话就不引用了,怕遭搬运嫌疑。意思就是说,地主是优秀的,地主的后代也是优秀的,以前打倒地主,穷人当家作主是逆淘汰的。翻译过来,意思是本来应该淘汰是穷人,结果把优秀的地主给淘汰了。
地主的后代混得好,这就对了,充分证明地主是优秀的,地主的后代是优秀的,所以国家发展了,进歩了,强大了。道尽一句话,地主的后代本来就应该比穷人的后代混得好。
笔者看了这位所谓名人的话,心里像吃了苍蝇一样,很不是滋味。我们的社会真的病了,怎么像这位狗嘴里不吐象牙的家伙怎么就成了名人,成了意见领袖。
这不就是在否定中国革命,就是说穷人就不该当家作主,穷人就应该被淘汰吗?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只能归因于时代造就,而不能主要归因于地主后人是不是真的比穷人后代更优秀上。
真正的原因是,地主的后代因祸得福,自觉不自觉或非常不情愿地抓住了国家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如此而已,没有太多的理由可讲。
中国改革开放,起始于八十年代初,第一批自觉不自觉抓住历史机遇的人是什么人呢?更多是地主的后代,那时候的他们可以说是社会上最不得志的一批人,混得最不好。招工、提干、参军、上大学都受到歧视和打压,没他们什么事。
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因为他们都光着脚,所以才成了中国第一批个体户,万元户,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有钱人。而穷人的后代呢,有好好的工作你不干,好好的日子你不过,你会去下海去摆地摊,去走街串巷做小买卖,去倒卖粮票吗?
而那些在当时混得好的人十年后反而成了混得最不好的人,因为十年后他们更多的成了下岗工人,成了单位精简人员。而计划体制下生活多年的他们又不能一时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人到中年还得重新去学谋生手艺。
再后来,企业改制,无论怎么改你都得拿出一笔钱来买股权,穷人的后代们没这笔钱而富人的后代们有,所以当时抓大放小的企业改制,被贱卖的国家资产很大一部分落入了地主后代们的手里。一夜之间,很多人个体户成了民营企业家,万元户成了百万富翁。再后来,住房商品化,倒卖地皮,这还需要很大一笔钱,穷人的后代又拿不出来,这笔巨大的财富结果又很大一部分落入了地主后代的口袋,又让他们抓住了机会。
再后来…,再后来…一直到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私有化的过程。而这一切都不开一个钱字。每一次机会来临时,能拿出钱来就能抓住机会发一笔更大的钱,拥有更多的钱,没有钱,什么发财的机会也和你没什么关系。
今天的贫富分化,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吗,不,这是累积而来的。
当今社会,客观地讲,地主的后代多数混得是比穷人的后代好,之所以会这样更多是由于财富的马太效应乘着市场化,私有化的时代大潮得以无限放大的结果。
这与基因优秀与否,是否地主的后代文化是否更高,更善理财,是否有海外关系没有太大联系。
地主的基因是否更加优秀,他们的后代是否更有文化,更善于理财,也不知是谁发明的真理。
当今社会有一种很反常的现象,就是无底线地贬低穷人,把穷人贬的一钱不值。人要是没钱,就连基因也会受到贬低和质疑。这种怪论会是个好事吗,这种所谓的名人,意见领袖,公开发表这种言论就不怕会扰乱民心,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祸患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