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到:“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这段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曾令多少国民为之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爱国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确实,在这样一个歌舞升平,安乐祥和的时代,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是格外幸福的。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我们不能忘记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史;不能忘记公民的光荣职责;不能忘记祖国的伟大使命——民族振兴;更不能忘记那些曾为争取民主、独立、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列宁曾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透过《从晚清到民国》这部厚重的历史书页,回望:晚清,那个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时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林则徐被撤职查办,自西安启程赴流放地伊犁,临行赋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一句。在自身处境恶劣,生死攸关之际,林则徐依然心系家国,只要有益于国家的事,即使牺牲自己性命也在所不惜,毫不退缩!这种凛然正气,今人可敬可叹!
到伊犁后,他依然兢兢业业,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边疆地区建设不遗余力。更为可贵的,他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指出将来必成清之大患者,俄罗斯也。历史果真不幸言中,以后的几十年里,俄相继侵吞中国东北及西北领土高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其行径令人发指!
不仅如此,禁烟期间,他也意识到清的腐朽与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尤其军事技术,来抵御外侮。
当然,囿于时代局限,他的视野还没开阔到彻底改变政治体制,以适应世界的滚滚潮流。但我们不能以今天的角度苛责林则徐,毕竟以他为代表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已经“开眼看世界”,即使亦步亦趋,也已然走出可贵的第一步。
如果说,鸦片战争刚刚使古老的帝国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那么,甲午战败则是当头棒喝,国人真正感到国家将被瓜分豆割、四分五裂的危机已近在咫尺。
历史不会忘记,甲午海战,那一个个浴血奋战,宁折不弯,气贯长虹的身影:指挥若定,誓与定远舰共存亡的管带刘步蟾;大义凛然,以血肉之躯撞向吉野号的邓世昌;殚精竭虑,以身殉国的水师提督丁汝昌……
而这一战,彻底击碎了晚清重臣李鸿章心中的强国梦。
苦心经营三十载的洋务运动,一夕之间强撸灰飞烟灭。以一人敌一国, 并未“了却君王天下事”,反而留下“祸国殃民”的千古骂名,任后人口诛笔伐。是这位“以夷制夷,左右逢源”的中堂大人之不幸,还是大清国四万万同胞的不幸?
当一生呕心沥血,为国奔走的他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白发苍苍、气若游丝的老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悲可泣!
至此,腐朽没落的帝国,已然油尽灯枯,挣扎在生死边缘,命悬一线。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至今读起来仍豪气云天,胸怀激烈。遥想那日刀光剑影,杀气重重的帝都,皆人心惶惶,疲于奔命。谭君却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以身赴死,慷慨就义,该是何等的壮烈与英勇!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变法虽败,精神长存。谭君用鲜血擦亮了世人的眼睛,更警醒了国人: 认清时局,唯变法图强,才会挽救民族危亡,挽救中华之命运。
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读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然,戊戌六君子血迹未干,紫禁城内人人杯弓蛇影之际,列强已迫不及待,瓜分之战兵临城下。临时拼凑的八国联军,遭遇人心涣散的清军,势如破竹,横冲直撞,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至京津失守,大清统治危在旦夕。
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爱国将士们率众冒死奋战,拼力阻拦联军的猛攻。
聂士成,因甲午海战失败而革职的一品大员,在联军猛扑天津南门外八里台阵地 时,尽管双腿受伤,仍奋力挥刀督战。 “直至两腮均被敌弹洞穿,颈侧、脑门等处均受重伤,直至脐下寸许亦被炮弹炸穿,肠出数寸,终于壮烈殉国! ”
李秉衡,本可以借东南护保,偏安一隅,性命无忧。却临危守节,帅兵在天津近郊阻遏联军北上,最终兵败通州,自杀谢罪。其实,他是有退路的。一可退守北自保京,另也可随主西行。但他自觉有负于君主重托,百姓厚望,一心以死报国。曾留有遗书说:“军队数万充塞道涂,就数日目击,实未一战”,可见,当时清军犹如惊弓之鸟,不战自乱,已溃不成军。
夕阳西下,紫禁城迎来末日的黄昏。穷途末路,大厦将倾。大清这只腐烂不堪的破船,摇摇晃晃,不知驶向何方?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此诗是1904年秋瑾东渡日本之际,深感列强虎视眈眈,国将不国,忧愤之余,心绪难平,有感而作。
不难体会,当日的鉴湖女侠内心的焦灼与愤怒。国家危在旦夕,百姓流离失所,腐败的政府继续对内祸害百姓,对列强卑躬屈膝,令人情何以堪?即使是一名弱女子,也要登高一呼,仗剑挥戈,拯救百姓于水火,挽救国家于危亡。
之后,秋瑾参加了同盟会,不久回国积极发动反清大起义,最终因泄密被俘,英勇就义。可佩可叹!
与她一样英勇的,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皆抱定必死之心,舍生取义,慷慨赴死,何等的精神与气度?唯有这些大无畏的精神,才养成我泱泱中华不屈的性格,才铸就千百年来的民族魂!记住: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大清帝国几百年的统治,瞬间土崩瓦解。一个令人期待的崭新的国家,如旭日,冉冉升起于古老的东方,与它几千年的历史血脉相连,相映成趣。
万物伊始,百废待兴。然危机并未消退,内与外,新与旧,革命与保守,激进与落后,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新生的民国举步维艰。
从奴役到解放,从专制到民主,任重而道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民国的缔造者,老一辈革命家中山先生谆谆教导,如芒在背。
坚信:有这样一批意志坚定的革命志士,矢志不移,前仆后继,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不畏艰难险阻,继续行走在路上。 即使,仍道路坎坷; 即使,仍枪林弹雨;即使,仍生死未卜,但他们依旧砥砺前行…
今天,我们的祖国早已实现了独立,我们的民族团结一心,我们的人民众志成城,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正大刀阔斧,昂首迈进。
虽然,世界时局千变万化,南海形势波诡云谲,某些大国强权压制,周边小国煽风点火。但相信: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读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网友评论
人有浩然气,塞乎天地间。脚下所在处,便是我的国(人间净土)
不要只抱怨,努力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