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大乘佛法

作者: 小小小念佛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6-30 20:47 被阅读23次

    对于亚圣孟子他老人家,我是非常佩服和恭敬的。因为我在没接触佛法之前,就非常喜爱这个人,对他的智慧也很钦佩。

      学了佛之后,更深有体会他的思想与大乘佛法的精神真是有很深的缘分。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不是在述说因果的道理吗?所谓善恶有报,不可不慎。

你们都要爱人啊

      孟子对王道是很有研究的一位圣人。梁惠王问他,“怎么才能让我的国家获得更多利益呢?”孟子当时就给他敲个警钟,“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讲什么好处呢,把仁义做好天下就太平了。事实的确如此,可是显然梁惠王没把他放到心上。历史总是很多悲剧,圣人说的话人们都不以为意,到最后发现是真理争相崇拜就已经晚了。

      所以我很赞赏孟子,他是一位很仁慈的人,并且很善于鼓励人,启发人的信心。就像佛家说的“众生都可成佛,众生平等”是一样的。另外,孟子对人生很乐观,积极,例如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成为一代代人的励志名言。又如大乘佛法流行的一句话,“佛亦丈夫我亦而,安不自勉力修持?”这不是完全一回事吗?可以说,不学儒,就很难走进大乘佛法,因为儒家思想可谓是中国人血液里都流淌的了,我们都应该了解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与智慧。

      梁惠王问孟子,“为什么我的国家人这么少,可是我对我国家的人很好啊,为什么别人的国家人这么多呢?”孟子他老人家可以说有点让梁惠王尴尬,直接说“五十步笑百步”。意思就是,你自己也不咋地啊,还好意思说别人。说的可能很直白,但说出关键所在了,人一般都喜欢看人家的短处,但很少有人去承认别人比自己强。这不就是佛家所说的“傲慢”?

      另外孟子是很赞成“人之初,性本善”的。这与众生皆有佛性不谋而合。可见孟子非常地高明以及拥有爱人的情怀,佛看一切众生皆是佛,魔看一切众生皆是魔,是为此义。因此我们看待别人一定要用好的方面去看。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萨,惟我一人实是凡夫。

      大乘佛法,并不复杂,把人做好了,离佛菩萨还会远吗?

相关文章

  • 孟子与大乘佛法

    对于亚圣孟子他老人家,我是非常佩服和恭敬的。因为我在没接触佛法之前,就非常喜爱这个人,对他的智慧也很钦佩。 ...

  • 2018-08-18

    佛法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小乘佛法由度己及度人,大乘佛法由度人及度己。中国就是一个信奉大乘佛法的国家。 被佛法浸润...

  • 大乘佛法

    那天我对着我爸嚷了一句狠话!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过年我休假在家,喜欢宅在家里,上上网,...

  • 大乘佛法

    那洛巴大师传! ( 之34 ) 罗扎哇译师禅思译 第四章:经历十二个小考验! 8,第八个小考验 ...

  • 大乘佛法的法船——净土法门

    如果说大乘佛法是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一个如意宝藏。那么净土法门就是大乘佛法的法船,通往大乘佛法简单、易行殊胜之...

  • 净界法师:积集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个很大的差别:小乘佛法偏重智慧,他修无常、无我的智慧,他不偏重修福德;但是大乘佛法为...

  • 见惑丶思惑

    见惑丶思惑: 刚接触佛法时,我们只能看到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比较倾向于对修行后的最终结果的阐述。因此,对涅槃的称呼...

  • 菩萨离一切相行,成就般若波罗蜜

    佛法分大乘和小乘两种行门。大乘佛法以利益众生为第一,所以把慈悲放在前面;小乘佛法以自利为第一,所以把寂静放在第一。...

  • 有空不二

    有与空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佛法讨论的重点。有空不二与依有明空同是大乘佛法般若中观体系的思想纲领。 语出《般若波...

  • 《心灯》(三)读书笔记 17 ②

    佛法分大乘和小乘,大乘是自利利他,小乘是自利不管他。通常佛教把阿罗汉称为小乘行者,把菩萨称为大乘行者。修大乘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与大乘佛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rx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