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7年,香港回归的日子,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是一面旗帜,插在我不谙世故的青春里,也是一个人生拐点,让我走上了日后十余年的军旅生涯。
这一年,我考上了军校,这原本是件高兴的事情,我却十分苦恼。因为自己考试那天状态不好,强项科目考砸了,以10分之差最终和我喜爱的专业失之交臂。
10分的差距意味着,我只能“屈尊”去另一个不喜欢专业,当然,某种程度上讲,毕业后的职业去向也会稍差些。这对我是不小的打击,命运将我推向一个略显尴尬的境地。
要知道,很多战友因为文化基础差,对考军校这件事望尘莫及。而我,却嫌弃“专业”不好,准备放弃。
当时,军校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到达部队。战友们欢天喜地的准备上学,只有我一个人独坐在操场的台阶上思考人生大事。
我翻来覆去的思考很久,终于在父母到部队后不久,跟老父亲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记得那是在我们一家三口拜访一位平日很照顾我的部队首长之后,走在回程的路上。日落黄昏,前方的路越发模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踌躇着如何倒出苦水。当时父母还闲聊一些上学后的打算。
我心里冒上来一股劲儿,奔走了几步,对着老爸的背影说:“我不想上军校了。”
行走中的父亲忽然停下脚步,转回头望着我,刚刚喝下的酒泛起了红晕,使他的眼睛看起来血腥怒目。
“你说什么?”父亲下意识的问我。
“我不想上军校了——”这回,我的理直气壮跌剩了半截,已经不敢看老爸的眼睛。
2.
在此之前,我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按我妈的话说,朝东指,我绝不朝西,朝西指,我绝不朝东。
因为听话,我的人生都是被父母安排的,包括参军和参军后考学的道路。只是在考军校这件事上,我和父母不谋而合。
那时候,我当兵近两年了,离开父母地庇护,内心逐步成长有力量。我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的道路有一些模糊的概念。比如,人生不只一条考学之路,也可以有其他的出路。再比如,军校很锻炼人,同时也束缚人等等。
我想为自己的人生做把主,但未来的去向谁也说不清。作为老家铁路子弟,退伍后很可能分到某铁路下属房产段刷房子,甚至面临失业的可能,这是父母最担心的。
但是考军校则不同,考上了就是女军官,是提干,纵使最终转业,也是不错的出路。一个工薪阶层家庭出来的孩子,能奋斗到这一步已经不错了。
所以可想而知,当听到我的“决定”后,父母的震惊和愤怒。
“谈判”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一方是一辈子说一不二的父母,一方是一辈子懦弱屈从的孩子,怎么能说得通呢。
3.
“不上,你想干嘛?”他问出这句话,胸脯开始起伏,我知道他要怒了。这是我唯一一次解释的机会,就算死,也要死个明白。
“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我不想上,我准备退伍回家,重头开始,干什么都行,做自己喜欢的……”我像连环炮一样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却被他一声大喝制止了。
“不行!你怎么这么不懂事,送你当兵容易么,费多大劲?好不容易走到今天,你说不去就不去了?”他怒发冲冠,顾不上来往路过的人群。
忽然他猛往前走几步,一回头一字一句的告诉我:“你不去,是吧?好,明天我订票回老家,以后你别再叫我爸,那个家你也别回了!”说完绝尘而去,走的干脆利索。
我被他断然的诀别惊愕地愣在原地,一旁着急的老妈走上前来一阵“助攻”,劝我别意气用事,好好听话,这个机会错过了会遗憾终生。
最后她说出了那句万金油话:我们都是为你好啊!
那个夜晚我哭成狗,平生第一次反抗,被灭的那么彻底。有家难回?想起这句话,我的心都在颤抖。
老爸最终没有买票回去,我也没有丢弃录取通知书。一波一波的送行宴,战友们羡慕的眼光和祝福的话语,多少填平了我一些顾虑和虚荣。
是啊,去当女军官有什么不好,专业不好以后继续学习改变么,先改变身份,其他的再说吧。
4.
很多年后,母亲对给我“安排”的道路赞不绝口,按她的话是:我孩子有福气,挺顺当的。
偶尔几次和朋友聊起此事,谈及当初和父母的“叫板”,他们都说我顺从是对的。
我不置可否。
前几日和一位老领导聊天,他是某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前帮助导师做项目顺风顺水,很受器重,如果留校前途光明。他却最终选择追随当时的校友兼女票回了青岛,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
我立刻反问他是否后悔?
他没正面回答,摆摆手说:“后悔啥,人就这一辈子,不要想太多。”他敷衍解释的神态多少有些显露他的不甘心吧。但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呢!我忽然想起当年和父亲“叫板”的自己。
如何判断当年的选择是对还是错呢?我只是走了其中一条可以看到未来的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却始终不是我兴趣所向。
那另一条路因为没有经历,充满荆棘、路障,视线模糊的路。因为没有走,也无从判断好坏,但终将是一条想走未走的心路。
多年以后,当重新审视这件事,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选择从未有莽撞和唐突,而是十几岁年纪全部的人生经验和深思熟虑。
至今,我仍认为自己不适合当初的专业,我性格中的不羁,势必让我在体制内活不自在,也过不逍遥。
不久前同事的一席话点醒了我,她说:“我就喜欢稳稳当当的生活,不喜欢变化,而你给我的感觉不同,你一直在求新,也在追新,也许真的适合创业——”
创业我不敢想,但“求新”说到我的心里。“求新”正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足,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探索。
我仍然不知道未来自己将去向何方,但是至少在不影响大环境的情况下,让自己有一些改变。我开始突破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虽然看上去和工作没什么关系,却倾注了我大部分业余时间和精力,并乐此不疲。
某种意义上说,当年那个敢跟父亲“叫板”的傻姑娘仍然没有放弃,还在坚持“逃离”,只是用一种大家都能接受,自己也能接受的方式。
5.
我的人生中和父母“叫板”的事情仅此一件,仅此一次。我仍旧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工作勤奋,相夫教子,有点小脾气,还有点小爱好。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今天看到1997年香港回归的录像回放,忽然想起那段岁月,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反抗和失败。人生中,我们多少被父母影响和安排着。他们用自己成熟的大脑替我们思考长远的问题,大多数孩子顺从的走下去,活成了他们期待的模样。少部分孩子彻底叛逆,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如果再来一回,我可能还会坚持不上军校,也还是会顺从的去了吧。这不是软弱,而是命运的推动。如果我考不上军校,拿不到录取通知书,而必须退伍回家呢?如果当初父母没有下血本送我参军入伍了呢?如果我在高中学习NO1,不用当兵也可以考上重点大学呢?
其实最终的走向是因了前面无数次事态发展的推动,而非仅仅97年夏天那一次的“叛逆”抉择。但这些,是要走出十年,二十年后,才能看得透彻。
很喜欢一句话,人生是个圆,有的人一辈子也没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无需为当年的某个决定后悔终生,因为你当下的那个点,就是可以腾飞的切线。
如今喜迎香港回归20年,我左拥右抱着一对儿女观看林郑月娥长官宣誓就职,这份满足和欣喜一如当年全体战友坐在一间会议室反复观看交接仪式。
换个角度,如果我是当年的父亲,也会做出相同的决定,用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走上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生坦途。
就像香港终究要回归祖国,这20年走的跌跌撞撞,但终归是一帆风顺,国泰民安。国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城中人呢。
祝福香港,祝福我们的祖国,祝福我们的下一个20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