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冷暖
冬至,地球离太阳最近,我们却感到最冷,
夏至,地球离太阳最远,我们却感到最热。
是不是不可思议?
按照我们的常识,烤火,你离火盆越近那才是越热嘛。
怎么地球离太阳这个火盆越近,我们却反而感到冷呢?越远,我们却反而感到热呢?
其实是这样的:
天下万物都有不同的共振频率范畴,当外部能量的频率与事物的本身固有频率范畴接近的时候,产生共振效应,于是吸收该能量,这个物质就被加热了。
物以类聚,也是这个原理。
其实我们所看见的可见光,也是这么一个道理,它是地球的大气层对我们能看见的那部分宇宙能量的吸收共振,产生的视觉效果。
人造光,也是这个原理。
(这个问题,就可以衍生成为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风能、水能、空气能利用的根本原理,以后的遥远的星际航行,也是这么一个原理)
我们烤火,因为火焰燃烧所发出的红外线频率与人体本身的共振频率接近,你接受火焰发出的能量照射越多,身体就被加热的越多,你离火焰近一点,接受照射就多一点,当然就越暖和一点。
X光、紫外线,这些能量无论怎么烤你你都不会感受到热,你看那个X光机,它发出的能量就不能让你感到温暖,紫外线照射它发出的能量就不能让你觉得热,虽然它照射到你皮肤上的能量足够的多,以至于伤害到你的皮肤,但是你并不会感到热。
这就是能量频率共振或者不共振造成的现象。
这个也是人类向外太空探索,首先要处理的问题。
以后我们的科技足够发达,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搞一些大眼睛、小个子、不需要穿衣服的智能类人,一切都如同你亲身身临其境,到哪里都不存在辐射的问题。
回到地球的冷暖问题:
地球在一个椭圆的轨道上运行,
冬至的时候,虽然距离太阳最近,但是这个时候地球接受到的能量频率高于地球表面物质的共振频率范畴,
这个时候,地球内部的物质,土壤内部的物质它们的共振频率与太阳发出的能量频率接近,地球内部出现能量频率的共振,地球内部被加热,而地球表面没有被共振,地球的表面温度降低了。
因此住在地下,或者山洞,有被土壤包裹的地方,它的温度就是暖和的。
(吸收是相对的,严格的说是多少的问题,为了描述的简化,说的简单了)
到了夏天,地球逐渐远离太阳的时候,太阳发出的能量被地球接受到的时候,就逐渐的从地球内部物质向地球表面物质过渡了,逐渐表现为地球表面物质与太阳发射的能量的共振,地球表面被加热,
我们就发现,这时候土壤里面的温度就凉快起来了。
因为与太阳共振的频率的玩意是地表了。
我们人类,以后的建筑,科技越是发展,我们的建筑就会从地球表面向地下发展,未来的世界,大部分都会被地球土壤层保护起来。
总的来说,地球一直都接受来自宇宙的各种能量,主要的是来自太阳,太阳不断的给地球“充电”,冬天,重点是在给地球内部充电,夏天重点是在给地球表面充电。
这种“充电”,其实就是能量的共振效应。
地表与太阳能量的共振,吸收太阳的能量,造成地球表面的万物的繁衍生息,
地球内部的物质与太阳的共振,维持着地球这个物质形态的存在。
这种不同频率物质在地球各个壳层的分布,这是一个奇妙的能量组合关系,结合宇宙之中各种能量的螺旋式作用,综合的、复杂的能量结构,衍生出地球上的各种小生命,我们人类只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能量的吸收是一个类似布朗运动的不统一效应,能量的穿透则是一个一致性的统一效应,
没有绝对的统一性,也没用绝对的不统一性,因此就有程度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从其能量的表达方式,划分为五种,金木水火土,五种,
黄帝内经上,
把地球内部吸收宇宙能量的各种情况叫做“在泉”,用地支表述这种“在泉”的情况;
把地球表面吸收宇宙能量的各种情况叫做“司天”,用天干表示这些“司天”的情况;
司天+在泉,这就是地球能量综合体现的情况,
天干+地支,对它们进行描述。
这就是“天光下临、地德上载”。
天干与地支共同作用下使地球表面万物繁衍生息,
因此天干地支的关系,可以推演地球上的一切变化。
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人类始终需要要观测冬至与夏至,观察天上星宿的分布排列,
阴符经上面说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也”就是这个原因。
黄帝内经上,黄帝就说了,我们这个大地,是“冯乎”,如同骏马跃起腾空的那个样子,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地球是漂浮在宇宙之中的”。
我们的华夏文明,不是什么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不是从山顶洞人那种猿猴类型“进化”过来的。
我们的华夏文明,从一开始就是来自于宇宙的最高级知识体系,我们的社会构建、一切文明知识都是系统性的,不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是从爬虫到直立行走这个方式衍化过来的。
这是与西方文明完全不同的文明。
后面又扯远了..........来源:一九合十博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