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理查德
01
在任何企业,我们当然无法做到让每个员工都满意。
但是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企业没有必要做这种尝试吗?
最近我阅读到一份研究报告。
报告里的证据显示,经理人太早就放弃心生不满的下属,导致他们的生产力低于可能的水平,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公司暴露在不必要的窃盗和泄漏机密的风险之中,并且提高了人事流动成本。
是什么原因导致员工心怀不满?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以避免这种情形发生?
为了找到答案,那份研究在160,576名员工的数据里,找到了工作满意度最低的员工占6%。
他们对主管的360度评估也表现出最低的投入水平。
那个研究对象中除了这些人,还包括对经理人满意度高的下属。
因此我们研究还找到的一群领导人,同时管理着非常不快乐和非常快乐的下属。
数据呈现的结果相当清楚:这个世界上绝对有“主管的爱将”这种人存在。
而且,虽然有人不同意:心有不满的员工一部分的不快乐是他自己造成的;我们却在分析中不断发现,他们的抱怨不无道理。
主管对待心有不满的下属,的确和他们对待非常满意的下属不同。
此外,当经理人开始以相同的态度对待心有不满的下属和其他每个人,下属的行为很快就会改善。
我们的研究结果指出一条明确的路,能将心有不满的员工拉回来。
尤其是我们调查中的不快乐群体,他们强烈同意(我们也同意)领导者应该在以下六大领域需要改进:
1. 多鼓励我
当我们请不快乐的6%员工指出他们认为主管需要展现的最重要技能时,首要的反应是“鼓舞和激励他人”。
管理者经常以负面的语气和心怀不满的下属讲话。
他们认为再怎么鼓舞这些人,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于是什么鼓励的话也不说。
但我们的数据显示,管理者应该采取相反的看法:更努力鼓舞这群人;维持正面的谈话;期待那些下属会有最好的表现,而不是最糟的表现。
2. 更信任我
不快乐的下属和主管彼此不信任,也许不叫人意外。
恢复信任的关键是,当面对彼此的时候,相信对方能够改变。
我们建议管理层先行动,努力了解下属的问题。
接着,在双方致力改善关系的同时,他们必须努力维持一致性。
也就是管理者必须设法公平对待所有的下属,而且双方必须尽力做到他们表示会做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任感自然与日俱增。
3. 对于我的职涯发展感兴趣
一个人努力工作,领取薪水,只能算是拥有一份工作。
但如果这个人努力工作,除了领取薪水,还会学到新的技能,那么他便有一份职场生涯。
职涯的发展不应该只限于潜力高的下属。
4. 当我是自己人
沟通是非常根本的管理职能,因此这个责任必须完全由管理者执行。
优秀的沟通者会把三件事情做得很好。
第一,他们分享信息,并且让每个人充分获得信息。
第二,他们会问好问题,征求别人(其他所有的人)的意见和观点。
第三,他们倾听,而且不只听他们喜欢的人讲的话。
5. 对我更诚实一点
人人都想知道自己真正的工作表现是好或坏。
心怀不满的人,或许比受主管关爱的人,更想知道这一点。
他们想知道为什么自己表现不好,也希望能有改善的机会。
但最底层6%的下属,往往觉得主管没有诚实地给他们反馈,以“你的表现还算不错”之类的说法,轻描淡写搪塞过去,而事实上他们的表现并没有那么好。
此外,许多人表示,主管并没有兑现他们的承诺(“如果你准时完成这项计划,那么……”)。
诚实相待是营造好关系的基础。
6. 多找我聊聊
为了和心怀不满的员工改善关系,管理者能做的任何事情,都有重大的正面影响。
领导人一谈到不喜欢(以及心有不满)的下属,脱口而出的反应往往是:“那是他们自己的错!”
研究指出情况不见得总是如此(而且往往不是全部)。
在我们准备解雇那些不满意的下属、使组织可能承受数千美元的人事流动成本之前,不妨想想可以如何对待这些人。
如果不是为了他们,也请为其他每个人着想。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最近发表在《人力资源期刊》――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的研究显示,亲眼见到职场霸凌的人,不满之情不亚于受害者,辞职不干的可能性一样高。
所有的下属都希望管理者懂得如何鼓舞和激励他们、给他们发展的机会,并以每个人应得的尊重和尊严对待他们。
03
通过了解这份研究的结论,也许可以好好想想身为管理者,我们其实还可以做些什么来提升自己下属的生产力。
一只手拍不响,要改善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彼此的努力。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有时更多)待在职场。
当关心每个下属发展机会的优秀管理者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属便没有抱怨的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