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一种似馕非馕的美食
文/芒果君爷爷
锅盔,一种似馕非馕的美食——芒果君爷爷制作锅盔,发酵烙烤的面食。
陕西民谣“关中八大怪”唱到锅盔像锅盖,我们才知道,这种满世界可见的烙饼,源于陕西汉中,只是不晓得当地政府申请了原产地标志没有。
关中锅盔二尺有余,亦真够大的。锅盖不就是这般么。
食材准备锅盔,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面食,自西北关中走出,弥漫华夏。湖北当然不可例外,只是师傅并非老陕所为,而是操着本地土著语言的楚人,可见锅盔在鄂早已本土化,不像兰州拉面,经营者必是甘肃、青海的回民。
当然还有盐湖北,凡有店铺经营者,店招上多书写锅盔二字,可能店主也不明白此名的涵义。然而生活中,却叫“锅块”,烙饼锅盔也未见过二尺的。
在我寓居的小城,锅盔入店经营者甚少,多以车载炉灶沿街制售。
一架木板车,卸下炉灶,板车上支着镶嵌铁皮的木板权做台案,发酵过的面团慵懒躺在木案上,为防风吹面干,一块湿水纱布盖住面团。
锅块师傅娴熟揪下面砣,分量全靠手中拿揑。面砣在案上佐以食盐、五香粉搓揉重叠后,撒上芝麻,顺势用擀杖一推,椭圆形的锅块生坯告成。
师傅右手在水中沾湿,用掌托起锅块,飞快伸入灼热炉膛内,生坯驯服贴在炉壁,炉火彤红,炙烙热烤,发酵面坯鼓出不规则汽泡,水分干涸,一枚色泽微黄锅块用扁钳从炉中夹出。全部流程演绎,尽在食客眼中。
现实锅盔甚有改良,五香被蒜蓉肉馅替代,满街浓浓的蒜香逸散,百米之外仍可闻及。
记事以后,我不在锅块摊旁消费。那暗红的防锈漆桶,残留着字母数字,很能让人联想起化工油桶。随风飘舞的沙粒尘埃,伴随面坯进入炉膛,还有师傅刚擤鼻涕的手……
现代厨房家电的问世,给厨艺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机器忠实纠正我们因厨艺笨拙而带来的失误。新手成为锅盔高手,不再是天方夜谭。
若存疑,诸君隔着屏幕察看我的锅块工序吧。
面发好后随之搓揉依然是酵母发面(发酵方法请见 《【小芒果食札】生炸五香小花卷》),面发好后随之搓揉。
用擀面杖左右前后稍推压几下,面皮展开。揪下适量面团,手心搓园随之按扁,用擀面杖左右前后稍推压几下,面皮展开。
面皮上撒上适量食盐面皮上撒上适量食盐后刷上食油,将面皮卷成条状,再将长条状从头至尾盘伏成圏,尾部压在圈底,面上撒点芝麻,用擀面杖上下擀动一下,锅盔坯告成。
刷上食油烤盘刷油,切勿量大,否之由烤变煎,得不偿失。面坯平放烤盘中,表面亦需刷油。
将面皮卷成条状,再将长条状从头至尾盘伏成圏,尾部压在圈底烤盘入烤箱,转动调节按钮,选择烤饼,温度会自动显现,烤饼时长十六分钟,铃声响起,烤饼结束。
面上撒点芝麻怎么样,一切交给被我们奴役的机器,不晓得有多省事。
用擀面杖上下擀动一下,锅盔坯告成。总有怀旧者抑或抱残守缺者,总认为简陋即传统,以为化工油桶改制的饼炉就比电烤的香,此言差矣。
烤盘刷油,切勿量大,否之由烤变煎,得不偿失。面坯平放烤盘中,表面亦需刷油。刀耕火种、菇毛饮血最原始古早,难道值得追求吗?
185度,16分钟,然后就是等待电能制热为介质烤制锅盔,火力恒定且均匀,殊有失误。
出炉尤其无需拜师学艺,你就是大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