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一直都习惯于追求“稳定”,老爸劝你找个“稳定”的工作,老妈劝你嫁个“稳定”的男人,选一个综合性能发挥“稳定”的iPhone,住一幢属于自己的“稳定”的房子……
本质上来讲,追求稳定是符合生物进化的动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意味着危险,稳定意味着打消焦虑和安全感。
举个例子,如果工作在一家3年以内的创业公司,或者你的职业收入波动性较大,那么就要面对有今天没明天,今天一路向西、明天就全速调头奔东的窘态。如果不是自己的房子那就要面对涨房租、同居人的习惯差异、繁琐的看房、搬家、不能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等状况,还有可能要与各种黑中介斗智斗勇……
这样分析,获得稳定恐怕是趋利避害的最佳策略,而混乱始终被不安包围。
然而这是粗线条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实际是一种假象。 想想看,不稳定的的工作虽然有着许多潜在风险,但也同时孕育着机会。“屌丝逆袭”不光是形容个人,也是在形容起点实力不济的公司。马云曾经用“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形容“大象”企业对小公司的认知变化。正是逆袭精神让这个不稳定的工作敢于用人、勇于调头、快速改进,并始终保持活力,帮助很多人逆袭成功,跨过等级阻隔、迎娶高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稳定的工作虽然没有人赶你走,但这着实是一个稳定的陷阱,里面载满了成天想着不劳而获、不用创造价值也可以得到很多的人。我们下了这口井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恐怕是少了奋斗比拼,多了论资排辈,讲排场、建派系是少不了的了,上升的路径似乎变成了搞好关系、熬到年头。
到底是不是在这个稳定的陷阱里,最简单的检验方法就是问问自己,你所在的组织、你的职位究竟创造了什么价值,解决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多少人能替代你完成。因此在这样的组织里,趋的是小利,避害的同时也把机会过滤走了。
选择一款手机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过去买iPhone是图个新鲜,现在是图个省时省心,因为这个手机大错没有,综合性能还很强,反观安卓手机品牌鱼龙混杂,高中低端的分类布机、几个月就出一款新机、数字游戏、概念游戏、文字游戏等等的营销玩法让人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可能掉进了坑。

iPhone确实是个不会出错的选择,不过这个选择不再是新潮,而是保守。如今的安卓手机流畅度不输iPhone,更增加了非常多的人性化考虑与科技的融合,比如锤子的one step、华为的指关节科技、三星的双曲面屏幕和三防……而且未来仍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性能稳定的iPhone,最大的软肋竟然成了缺少惊喜,而混乱的安卓阵营正在带给人们更多的超预期的体验。
再说房子,如果租房,虽然房子不是属于自己的,有诸如房租、合租客、中介、房东等因素造成一定的不安,却也省去了维护的麻烦,除非工作近且“稳定”,移动化的居住的另一个好处是带来“房随人走”的便捷性。

今天不是争论该买房还是租房,该在国企上班还是在互联网公司上班,而是试着思考混乱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当你暂时无法摆脱混乱,或者一旦摆脱混乱必须付出很大代价。如果你正在面临该选择“稳定”还是选择“混乱”,下面的建议可能会帮你理清思路:
1、评估最差结果
2、抛弃存量看增量
评估最差结果
如果你在犹豫要不要选择“混乱”,说明还是有试一试奋斗一下看看的心理,那么这时不妨先列出来如果选择混乱,你会面对的最差结果是什么,背井离乡?众叛亲离?错失稳定的工作机会?还是别的什么结果。然后评估一下这个结果你能否接受,一旦发生最差结果有没有什么应对方案。有些时候最差结果并没有想象的可怕,最差结果可能也隐藏着另外的机会,评估最差结果会让我们更坦然的做出选择。

抛弃存量看增量
有人会问为什么明明知道有时稳定意味着稳定的low,还是那么多人会选择?因为很多人更在乎存量,也就是已经拥有的。读了那么多年书考了一个高学历,还要去互联网公司从头做起吗?已经有了这么多家具,还要搬家吗?这都是看存量的思维。以后不妨用看增量的思维考虑,视野立刻焕然一新。一个在风口的业务有机会实现指数增长,5年完成传统行业20年的增长,在这样的组织里工作可能并不稳定,甚至起点很低,但这里的增量和潜力让“稳定系统”望尘莫及。

当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稳定就成了一种回归,就像当初在胚胎里一样舒适。以上的话适合还想、还能拼一拼的朋友,所以混乱是表象,奋斗才是主线。人生还长,拼拼何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