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识的搬运者风语阁社会热点
这样说话,更能打动对方,把“No”变成“Yes”

这样说话,更能打动对方,把“No”变成“Yes”

作者: 素笔描青花 | 来源:发表于2022-02-03 15:20 被阅读0次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菜根谭有言: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人生之中能遇到好书良友是非常幸运的。

一位好友,不善言辞,却喜欢和有上进心的人做朋友。她讲了一个故事,在网上她遇见了多年未见的同学,而此时这位同学已经功成名就,声名显赫,对比自己的平淡庸碌,她感到相形见绌,她很想约她崇拜的这位同学,一起吃饭,畅聊学生时代的趣事,听他分享成功的心得。

不知是因为男女有别,还是因为身份悬殊太大,她太过于笨拙,羞于启齿,即便是最正常、最普通的一次同学约会,也变得无比艰难。明知同学回来了,却从未见过,这位同学却和其他的同学一直在聚,包括一些女同学,还晒出了同学聚会的照片。她多希望自己也是其中一员,能和她们一起怀念青春过往,笑颜如花。

有一次,她终于鼓起勇气,约那位同学下次回来一起吃饭,同学也答应了她。待同学回来的那天,却因为她一句笨拙的话,言不及意让同学误会了而适得其反,未曾聚就不欢而散,似乎无形之中与同学之间隔了一堵无法翻越的墙,朋友因为自己的不会言语表达而懊恼至极。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深受不善言辞的苦恼?

在《精准表达》一书中提到,表达方式是可以学习的,很少人知道这一点,同样的一句话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会有天壤之别。我们都会说话,会写字,但是却不知道表达方式的窍门。学校老师没有教过我们,也没有参考书供我们学习。

《精准表达》一书作者——佐佐木圭,也曾深陷交流苦恼,因为作者的父亲工作调动,作者经常转学,每到一所学校,同学们总会用怪异的眼光看他,说话带异乡口音,渐渐地他变得讨厌跟别人说话,蜗居在自己的世界。内心却渴望自己成为一个侃侃而谈的人。

偏偏是这样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告文案策划的岗位上,就像不会喝酒的人当上了调酒师,每天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使他近乎崩溃。因为作者走过的弯路,才摸索出了自己的心得与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对各种资格证书念念不忘,而忽略了其实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我们的表达方式。

清秋

当我们求职面试时,对策划方案进行演示说明时,或向心上人表白时,求朋友帮忙时……无论哪种情况,表达方式都能决定成败。初次见面,面试官只能根据表达方式对你进行评判。在人生中,无论小事还是大事,都会因为表达方式而发生直观重要的改变。

如何精准表达才能不被拒绝呢?

作者说,表达方式像厨艺中做菜的配方一样,只要按顺序操作,才能做出美食。

不同的表达方式,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以大多数人的思维,我们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都害怕被拒绝,却不知道如何摆脱这种思维与说话的方式,如何说把“No”变成“Yes”的请求方式,书中提到的方法是: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说出来。看看以下几种表达方式:

“请和我约会。”

“贵公司是我的第一选择(请录用我)。”

“请签订单合同。”

“请和我结婚。”

……

男生想约会自己心仪的女生,如果直接说:“我想和你约会”恰好女生对这位男生并不感冒的话,这样直接了当的邀请会被直接拒绝。

在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如果对语言不加选择而直接把想法说出来。结果是成功或失败,就像我们把命运交给了转盘。把决定权完全交给了他人,但如果尝试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就有一半或者更多的把握扭转这种局面,反败为胜。

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简单直白的方式无需经过大脑思考。也是人的本能,最基本的表达与渴求。这种方式只适合最基本的请求,如:我想喝水,我饿了,但更高一层次的请求需要动脑筋去思考。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同理,别人的存在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

世间万物为我所用,而非我所有。

抛开自己的请求,先想像对方的一些喜好,性格特点。根据对方的喜好设计符合对方利益的请求方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住在一所房子里,他感觉很舒适,令他烦恼的是,每天都有一群小孩在院子里吵闹。

于是老人想了一个办法,第一天给每个小孩子一颗糖并跟他们说:"明天过来使劲闹,爷爷就再给你们糖",第二天小孩子们又过来吵闹,他们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糖。

待第三天孩子们又过来吵,老人却没有给他们糖了,小孩们再也不来了。

对方喜欢什么?性格如何?这位老人便是利用了孩子们的心理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如果男生想约会的女生喜欢吃意大利餐,可以把“请和我约会”改成,“有一家餐馆的意大利面非常好吃,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或者那位女生喜欢看书,“有一家书店到了一批新书,想不想去浏览一番”

至少这样的约会请求效果好了一大半。当我们向人家提出请求的时候,不能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要从对方的喜欢的事物和性格为切入点设计台词。这样才能打动对方,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把No变成Yes。

当我们掌握了一些技巧与方法之后,沟通会变得简单很多,表达方式可以在自己的人生中多加思考反复摸索,在经年累月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表达与沟通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说话,更能打动对方,把“No”变成“Yes”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gd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