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是日更第105天,小澡哥再次跟大家谈谈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指把事物看作系统的一部分,放在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来思考,从整体的、全局的角度来看问题。系统思考强调只有把局部放到整体中来看,才能真正看清局部。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问题,就要看清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其中的运行模式。系统思考帮助我们理解复杂性背后的规律,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享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圣吉认为,最重要的是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它强化并整合其他四项修炼。本文对系统思考的介绍,基于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一书。
1. 从直线式思考到圆环式思考
要看清事物的相互联系,就要改变我们对因果关系的通常看法,要从直线式思考变为圆环式思考。对因果关系的直线式思考认为因果关系是单向的,像一条直线:A为因,B为果,A导致B。而圆环式思考则认为,A和B是一个系统的一部分,在这个系统中,A和B都既为因,又为果。
下图是直线式思考的图示,图中只考虑了A对B的作用:
下图是圆环式思考的图示。从系统思考的观点来看,A对B的影响,一定会反过来(有可能通过C甚至再通过D等)对A产生影响。
2、圆环式思考的三点意义
第一,让我们看清楚因果关系的相互性。圆环式思考告诉我们,我们所做的任何行动,最后都反作用于我们。这种反作用,在系统思考中叫作反馈。所以,管理者在采取行动之前,要预估这一行动将引起怎样的连锁反应,形成怎样的因果关系的结构,并将如何反作用于其自身,然后引起新的连锁反应……
第二,让我们看清楚人类活动的局限性。圣吉说:“系统观点却指出,人所扮演的任何角色都是反馈环路的一部分,而非独立存在于反馈回路之外。这代表了根本观念的一种重大转换。”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危机,正在以触目惊心的方式提醒我们:人类塑造环境,但是人类同样被环境塑造。对管理者来说,尽管自己的行动(如定价)将改变市场环境,但是环境反过来也会限制我们的行动。
第三,让我们看清追究责任的复杂性。圆环式思考告诉我们,问题出现在系统之中,系统中的每个部分都对问题负有责任。尽管这个责任不能平均分配,但显然不能全部归咎于某一个个体。对管理者来说,不仅要知道让某人独自承担失败的责任(或者独享成功的光荣)并不公平,更要清楚在出现问题之后,努力看清楚导致整个失败的系统流程,从而避免下一次失败。如果单纯地把失败归咎于某个人或某件事,就无法真正从失败中学习。(参考《从失败中学习》)
3、系统思考三要素
系统思考的基本圆环有两种:一种叫增强环路,一种叫调节环路。增强环路也叫增长环路或者放大环路。调节环路也叫平衡环路、稳定环路或者控制环路。增强环路、调节环路以及滞延(也叫延迟),是系统思考的三要素。
(1)增强环路。在增强环路中,系统的每个部分都在系统中得到强化。系统中的一个小变化将被系统像滚雪球一样放大。我们常说的良性循环或者恶性循环,都是增强环路。任何一个正在持续变好或者恶化的情形,都是一个增强环路。
(2)调节环路。在调节环路中,系统中每个部分都会在系统中得到平衡,因此该系统最终会稳定下来。所有目标导向的活动都应该是调节回路,会围绕该目标而稳定下来。调节回路比增强回路更难发现,因为它们通常看起来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比如,我们的身体内就有无数的调节回路在不停工作,以维持我们的健康状态。
(3)滞延。滞延(delay)指的是行动与效果之间产生的时间差。这在这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在洗澡时调节水温,往往会有几秒钟甚至几十秒钟的滞延。滞延会带来许多问题:因为热水带来的滞延,在洗澡时调节水温可能被烫着;因为锻炼身体产生效果的滞延,我们忽略锻炼,等等。
在系统思考中,滞延更广泛地指上一个因素影响下一个因素的时间差。滞延是系统思考的第三个要素。它和增强环路以及调节环路一起,组成系统思考的模型。系统思考首先要求我们以全局的眼光看问题。引入滞延这个要素后,系统思考有要求我们用长期的眼光看问题。
下次,我们再找时间谈系统思考的模型。
参考资料: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张成林 译,中信出版社,20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