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冬至,在我们闽南,冬至又叫冬节。是个团圆的节日,要祭祀先人,所以在外面讨生活的人都要想办法回家过节,俗称“冬至不回家没祖。”
这一天是一定要吃汤圆的。这是用糯米粉搓成的小丸子,没有包馅,一般有红色和白色的两种。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在冬至的前一天就要开始准备做节日的主打食材~冬至丸子,先是要浸糯米,然后磨浆,再沥成团块备着。一般是晚饭后收拾停当,一家人就围坐在餐桌前制作冬至丸子,又叫“搓丸子”。
回家的感觉到我能开始帮忙搓丸子时,一般是外婆先把糯米粉用水和好,成了软软的面团。分成红色和白色的两大团。然后喊我们洗手开始制作,这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感觉就是家里的大人在陪我们玩捏泥巴的游戏,当时还没有橡皮泥,其实那感觉就像现在玩橡皮泥似的。
外婆教我们做东西塔,一层红一层白,一共七层,再粘个塔尖上去。她说那两座象征泉州的东西塔就代表我们的家园,先建好家园才开始养鸡养狗。我们你一层我一层地,很快就把两座东西塔建好了。
回家的感觉妈妈手巧,两三下就捏出一只鸡来,我们忙不迭失地争着往鸡身上堆搓好的小小丸当鸡蛋。并学着妈妈的样子做各种小动物,但除了金鱼做得有点样子外,其它的都做得不像。
回家的感觉大人让我们老实地搓丸子,我们又不肯,外婆就教我们做元宝,特别简单,搓个小长条,两边一捏就成,一学就会。
她说红的是金元宝,白的是银元宝,可以叠在一起,做成一串一串的,我们就来劲了,做了一大堆,并比赛看谁的叠得高,结果站不住,就倒下了,外婆说没事没事,就这样堆着吧,金山银山用不完呢。
一会儿水开了,外婆将搓好的一大盆丸子拿去煮,我们总要留一点儿学做各种小动物、水果等,直到最后时刻,妈妈帮忙拿回重做才罢。
回家的感觉然后就眼巴巴地等着看煮好的东西都成了啥模样,笑着闹着,又想着明天一早就能吃到自己的杰作,就特别兴奋,难以入睡。
但第二天一早,不管多困都得起来,除了那一大碗甜丝丝、滑腻腻、软糯糯的冬至丸子的诱惑外,还担心起迟了会迟到,这样就会被同学们耻笑,说是“被丸子粘住了”。
外婆离开我们后,我也结婚成家了。冬至前夕全家人围在一起搓丸子的温馨场景就成了关于家的美好回忆。
妈妈要祭祀,仍会搓丸子,但只是单纯的搓圆而已,除非我们带着小孩回去,一起围着边搓边聊家长,她才会在孙辈们面前再亮绝活,而我们也重温了一下儿时的欢乐。
更多的时候,妈妈会叫我们在冬至这天下班后过去吃饭,借口中午祭祀供品很多,为的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吃完饭,必定还要让我们带上一包她亲手做的冬至圆,回家再慢慢品尝。
今年冬至,刚好是周六,我照常回娘家,照料卧床不起的父亲,因是冬至日,不由得想起那首闽南童谣《冬至》:
“咱厝人,冬至时,碨米绞粞搓红丸。搓糖粿,无稀奇,捏猪捏狗捏金鱼。做鸡仔,鸡袂啼,落水要捞举笊篱。囝仔人,勾勾缠,想吃你得敢赤钳。野答工,逗支持,阿母挱啊一半暝,敬祖先,望新年,保庇平安趁大钱。”
只是,妈妈已经不在了,这样三代人围在一起制作美食的场景再也不会有了,一切都不一样了,我虽然身在娘家,却已经没有了回家的感觉。
冬至于我,只有深深的缅怀和长长的追思。
傍晚回到自己的家(为方便照顾父亲,一周只回一次),看到门口挂了一包东西,我知道那是小镇物业赠送的冬至圆,自从入住后,每年都会送的。
回家的感觉往年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小镇物业很不错,每逢节日都有一些节庆活动惠及家人(这是小镇对居住在里面的居民的称呼),如春节发年货、端午包粽子、中秋博鉼、冬至送丸子、腊八施粥等等,不一而足。
但今天我拿起这包冬至圆,突然很感动,因为我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