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能做绝,留宽一点给别人走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指出来中国文化力戒的事。他说“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一个人随便批评别人不对的地方,有没有想到后果?这是告诫我们注意个人的基本修养。我们人常常喜欢批评他人的不善,就是背后说人,那是很平常的事;似乎生了一张嘴,背后不说人的短处,就要生锈似的。所以古谚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两人相遇,必定说到第三人,如不说到第三人,好像是无话可说,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但是,最坏的是,只说别人不好的一面,绝对不说别人好的一面。所以中国文化的课外读物,例如《太上感应篇》等,都主张应该“隐恶扬善”,那是自幼至老毕生奉行的修养。当然,如果过分了也容易发生弊端,要做得恰当。
孟子在这里提出来,说人家的不善要考虑到这种话的后果。他只说了一个大原则,此之谓圣人之言,这个原则就如《圣经》一样,可以从各方面去看、各方面去解释,都有理,都可发挥。例如在背后随便说别人一句话,有时候会影响那个人一生前途;而说话的人造了莫大的恶业仍不自知。当然未来的报应也是不可思议的,这是后患。
唐代的武则天,不幸当了皇帝,她用的宰相非常好,连她自己也怕那些宰相。武则天在私生活方面,有许多人攻讦她,且不去管是非真相如何,可是在公的方面,大的方面,以及政治上,她却有很多好的作为。
她的宰相狄仁杰,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另外还有一个大臣娄师德,被人称为是“唾面自干”的人,由于他这种修养精神,和西方宗教耶稣说的“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是一样的。
在狄仁杰当宰相的时候,有一天武则天召见他,商谈完政事以后,问道:“现在朝廷中,哪一个算得是最好的人才?”狄仁杰说:“我一时还想不出来谁堪称最好的人才。”武则天说:“娄师德是人才,他最有眼光,能够识人。”
狄仁杰与娄师德曾经同在一个衙门共事,就看不惯娄师德那种唾面自干的作风,所以他对武则天说:“娄师德怎么够得上识人?”狄仁杰表示反对之后,武则天说:“他怎么还不能识人?你当宰相,就是他推荐的啊!”这一下,狄仁杰的脸色都青了,受了人家的大度包容,自己还不知道。娄师德不但从来没有对他表示过,而且他当了宰相以后,娄师德成了他的部下,看到他还要行礼。现在自己反而说娄师德不识人;真正不识人的,却正是他狄仁杰自己。所以在武则天面前,怎么能脸色不发青啊!此外,宋代的王旦与寇准之间,也有类似的故事,于此不赘。
所以说:“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历史上类似狄仁杰的故事相当多,读到武则天与狄仁杰的这段对话,突然想到《孟子》中的这句话,不禁为狄仁杰流一身冷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
因此,我主张今日的青年,欲读古书、谈修养,必须经史合参,四书五经之外还要读史书。如果只读经不读史,就会迂阔得不能再迂;倘使只读史而不读经,那就根本读不懂历史。历史上这些事迹,给我们太多的经验和教训了。
孟子接着再表达孔子的修养,孔子总是留一点路给人家走的,凡事不会做绝。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吴大有,程颐、程颢兄弟,以及周濂溪等理学家,还有研究《易经》有成就的邵康节。其实邵康节和苏东坡兄弟是好朋友,和程氏兄弟也是好朋友,而且是表兄弟。可是程氏兄弟以及那些讲理学的迂夫子们与苏东坡之间,相互都感到头痛,不甚融洽。当邵康节临终快断气的时候,程氏兄弟去探病;此时苏东坡也突然来了,而程氏兄弟却吩咐家人不让他进去。当时程氏兄弟问邵康节有什么遗言,邵康节见程氏兄弟学问修养如此好,而度量还是狭隘,由于邵康节已不能说话了,只举起双手来,而掌心遥遥隔空相对地比了比。可是程氏兄弟还不懂他比手势的意思,问邵康节可不可以说明白一点。邵康节到底是有修养的人,提起元气来,对他们兄弟说:“前面的路,留宽一点给别人走”,这就是人生的道理。
孟子也是以同样的道理,说了“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后,接着说:“仲尼不为已甚者”,孔子对人的做法,总是留给别人一个转圜的余地,绝不把人家逼到墙角转不了身。孔子教人不做绝、不过分,凡事都有所谓“有余不尽”之意。
《孟子与离娄》
【上九,亢龙有悔。】
每个卦到了最后一爻,阳爻称为“上九”,阴爻称为“上六”,每卦的第一爻为“初”,最后第六爻为“上”。乾的九五,在外卦而言是中爻,人取其中则是,事物取其中则是,到了顶点则不是,没有出头也不是,所以《易经》告诉我们正中之位。算命看走运不走运,就看是不是得其时,得其中,如得其中位,无往而不是,不得其中则处处都不是。这个中也可读成“仲”的音,如打靶打中了,对了。到了上九就是亢龙有悔,亢者高也,高到极点,高而无位,贵而无民。中国的哲学,皇帝自称“孤家”、“寡人”,位置到了最高处,就很寂寞,听到的都是好话,简直听烦了,年纪大了的人谈起话来也常常说:“现在能谈话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我说这是“亢龙有悔”呀!所以人的年龄到了那个高位,到处叫他老公公,到处请他上座,这就到了亢龙有悔。这里的悔不是后悔的悔,是晦气的晦,到这个时候倒霉了。换句话说,就是万事不要做绝了,做到了顶,对不住,有悔,保证有痛苦,烦恼跟着来了。看历史上唐玄宗多么好,后来到让位给他儿子,就遭到了很惨的局面。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人不要坐到最高位,换句话说,做人也不要做得太高明了,做得太高明了不好玩的,贵到没有位置好占。有的人,学问、人格、仪表都好,可是太贵了,贵而到了无位,连一个科员的位置都得不到。高明到极点,下面没有干部了,或者说天下人都是干部,可是天下人都不敢说话,有意见都不敢表示,这就讨厌了,到这时就到了亢龙的境界。这时即使是好的,也会被打下来了,自己左右没有人来帮助,所以这一爻最不好。“动而有悔”,动辄得咎,没有好的事情临到身上了。
《易经杂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