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定要选出一件累并快乐的事情,我这一票肯定是投给:养育一个孩子。
自打十月怀胎,到孩子呱呱坠地,再到牙牙学语慢慢长大,担心、甜蜜、欣喜和牵挂,恐怕会伴随着每个妈妈一辈子。我们既希望孩子能自由翱翔,又希望有一条线稳稳地拽在手中,母亲不断的在她们的生命中交替扮演各种角色,妈妈、老师、朋友和一世的亲人,不愿缺席他们生命中任何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从孕育孩子那一刻起,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不停的在学习陪伴、关爱、引导、和退出,恐怕要到死才能毕业。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说到:母亲,一生都是在单向付出。
每次,看到新闻中报道:某小孩因为贪玩从阳台上掉落,当场殒命。某商场因电梯故障导致一老人及小孩双双遇难。某小孩因误食瓜子花生被呛窒息,不冶身忘....我都会非常紧张,有强烈的带入感,一回到家就会对婆婆再三叮嘱,把女儿揽过来亲亲抱抱举高高,唯恐她会受到一点点伤害。
我常常趁女儿熟睡之际,能坐在床边足足看上她半个小时,抚摸她的头发、小脚丫和小手掌,再给额头盖一个香吻,轻声对她说:宝贝,我希望你一辈子平安快乐!我想这大概也是每个母亲的心声吧。
但,所有的母亲都只普通人,不是女超人,不可能每一次都能及时出现在孩子身边为她斩去一路上的荆棘,铺平未来所有可能会绊倒她的泥坑。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总有猝不及防。
01
孩子应该受到训练,而非责备。
看住她别爬高,别摔跤,不如教会她怎么上去?怎么下来?
问过许多妈妈,小婴儿几乎都有过掉下床的经历,有的摔得还挺惨。想想是个好动的孩子,刚学会翻身和爬行的时候,只要醒着没有一刻是乖乖待在某个地方,为了怕她不小心从床上或是沙发上掉下来,我会在床边放好塑胶软垫。在她六个月大时有一次趁我没注意还是从床上摔了下来,幸亏有蚊帐兜着,脑袋稍微磕碰了一下,但是之后的很多个晚上都夜哭不停,婆婆猜测可能是吓到了。
之后又有一次从沙发掉到地上的经历,这次就没那么好彩了,脑门先着地,立马起了个大包,我吓得不轻,抱去医院一番折腾,还好无大碍。那时,我在想,她这么爱爬高,经常在床上和沙发上玩耍,总会有我们大人照顾不到时候,牢牢看住她,不如让她学会自己上下,知道了方法,或许可以少摔跤甚至不摔跤。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立马就和婆婆研究起来,不厌其烦的指导小屁娃怎么上下床和沙发,还会模仿被摔得哇哇大叫的场景,不管她是不是听得懂,我们会很认真一遍遍跟她讲解。
其实还是有效果的,没几天她就学会了,不管在沙发还是在床上,上去的时候,她都会先趴在上面,然后上半身找一个着力点,脚再搭上去一用力就上去啦。至于下来,这个才是最重要,最初几次眼看都到边了,还在往外爬,经我们教导以后,不管她有多着急想从高处下来,都一定会先爬到床边,然后翻过身,上半身趴在沙发或是床上,屁股向后,先用脚一点点触探,等到差不多能感觉到地面的时候,她再用立往下,就能稳稳当当的站立了。从8个月到2岁多,我偷偷观察过很多次,她有时候也会拿个盒子或是什么的垫脚爬到高处去,但是自从学会了上和下这个技能,几乎没有再摔过,偶尔一两次也是因为力道不够打滑了,但也顶多是一屁股坐到地上,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伤害。靠家长严加看管或者床围地垫之类的东西去预防,其实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02
有些事不允许有试错的机会,当无法逃避时,让她有清楚的认知和解决途径。
女儿8个月的时候我开始给她添加肉类的辅食,鱼是我最爱选用的,虽然海鱼里的黄花和鳕鱼的刺比较少,但因为长途跋涉的运输总是不太新鲜。婆婆就会买活的鲈鱼切一些肉给女儿做成泥,再加上核桃油蒸熟给她吃,味道很好,小家伙也非常爱吃。
但是等她再大一点,咀嚼能力需要锻炼的时候我们会整块蒸熟给她,但这就会有一个问题存在。黄花鱼里面也有不少的刺,因为婆婆年纪大了,戴上眼镜也会有看不清白白鱼刺的时候。尽管我们会在喂给想想吃之前,仔细挑过一遍但还是会有漏网鱼刺没有被发现,反而混在饭和粥里面喂到她嘴里。最开始她也是被卡过一两次的,好在刺非常细小,她大哭一阵子之后,居然又用舌头顶了出来,我们在旁边吓得一身冷汗。
我想过不给她吃鱼,但女儿明显不愿意,如果那一餐没有鱼当配菜送饭,她的饭量就会大大减少,但如果有鱼,她会吃得非常开心,干掉一大碗粥或是米饭。况且鱼类富含丰富的营养成份,相比猪肉和鸡肉,它有细腻的口感,受到污染相对较少,其中有益孩子身长的元素更易被吸收。
两者相比取其轻吗?
不,我想教她学会吐鱼刺。
我找了几条大小不同的刺先给她看,一根根放到我嘴里,伸出舌头给她看,表现的特别难受大哭起来,等我把鱼刺拿掉后,就停止了哭泣和做作的表演,反复告诉她:这是鱼的刺,不能吃到嘴巴里,肚子会痛,要学妈妈吐出来。一次次告诉她在吃饭的时候慢慢咀嚼,不要太大口吞咽。最开始她也很不耐烦,似懂非懂,我也不知道她究竟记得多少,我能做的,就是每次鱼刺挑得再认真一些,每天演示一遍发现有鱼刺怎么办?
1岁2个月时,有一天,我喂了一口鱼肉粥给她就走开盛饭去了,过了一小会儿,她追着我来到了厨房,她先是挥着小手向我示意,同时还指着自己的嘴巴,我以为她是不够吃或者求抱抱。没想到她却把我的手掌打开,伸出舌头,用力的想吐什么来?这时我才发现她的嘴里有一根细但是很长的鱼刺,我真是又惊又喜,抱着她猛亲一口,顺便再告诉她不能吃鱼刺,要吐出来给妈妈、奶奶看才是棒宝贝。
从那时到现在,尽管我们一再小心,可她还是吃出过几次鱼刺,有一回还是特别大截的。她淡定的去抽出一张纸巾然后吐在上面,拿给我们看,等待表扬。我除了自责不细心,同时也庆幸当初教会她吐鱼刺的小技能。
03
我还教过她一个小技能,说来大家可能会觉得好笑和恶心,就是擤鼻涕。
小孩从婴儿长到五六岁,感冒鼻塞或者流鼻涕是最常犯的病,很多育儿专家或某宝会推荐大家使用一些擤鼻仪器,但我总觉得不能全指望这个,买过一个用得很不顺手,女儿特别抗拒。
所以在女儿一岁半的时候,我着手教她自己擤鼻涕,心想万一感冒鼻塞至少在她醒着的时候或许可以派上用场。
我亲自做示范,尽量发出大一点嗦鼻子的声音,再用一张纸巾擦擦。她觉得挺有意思、很好玩,就跟着模仿。这个动作其实不难,她很容易就学会了,我当时也没觉得这个有什么了不起,能起多大作用。然而上上周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无比庆幸当初教了她这个小动作。
那天她不知道从哪个柜子里翻出一个手串出来玩,那是由一颗颗深红色的玛瑙珠子串成的,想来并不会给她带来什么危害,我继续在房间写东西,婆婆在边儿上看着电视,过了一会儿我听见婆婆在外面大喊我,说是想想把这个手串扯散开了,她明明看到想想抓了一颗在手里,一转眼却不见了,找来找去没找到,我们特别担心她会不会是放进了嘴里?
我们跟她说话,她张开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婆婆还是很不放心,说隐约看到她做了一个“塞”的动作。嘴里没有,有没有可能是鼻孔?我顺着她的鼻骨,摸了一下,没发现有突起或者什么不妥,又做一些其它的尝试来验证,还是没发现什么。这时我突然想起那个擤鼻涕的动作对她说:想想,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和妈妈比赛擤鼻涕,奶奶等会儿拿好吃的给你哦。她欣然接受,我先做一遍动作,然后她也跟着模仿。没有异物。连续试了几次之后,有一个珠子从她的左侧鼻孔滚了出来,我和婆婆都吓傻了,不敢想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想办法排出,一断进入到肺管,后果不敢想像。
我们抱着她先是夸奖,关掉电视把她抱到怀里,非常认真的跟她说,这种东西,不是吃的,不能放鼻子,不能放嘴巴。让她自己跟着我们一起重复几遍,然后再让她把那个珠子丢到垃圾桶里。
那珠子大概长这样,跟一粒花生米大小差不多她好像真的记住了,只要看到类似的扣子、珠子、硬币,就会主动跟我们说,不放嘴巴,不放鼻子。
这一件件看似很小的技能,却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大作用,下一个我给她订的小目标,就是去学习游泳。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
网友评论
宝宝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多。好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