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老了王宝钏

作者: 孫陽 | 来源:发表于2017-02-10 18:03 被阅读628次

    十八年老了王宝钏

    王宝钏折子戏剧照

    十八年未照菱花镜,老了王宝钏。

    过年放假在家,父亲在看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一集接一集看得入神,也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开始追剧了。我也跟着瞅了几段,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让我颇有感触。

    王宝钏?是谁呢?我在哪里听过呢?噢,想起来了。

    第一次听到王宝钏这个名字是在秦腔折子戏里,外爷爱听秦腔戏,在我小时候,他时常带着我一块听,记得有《张连买布》、《下河东》、《二进宫》、《三娘教子》、《屠夫状元》、《祝福》等知名秦腔折子戏,但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王宝钏”的秦腔传统剧目《五典坡》。

    那时候,只要外爷说是要来家里住上几天,母亲便让我提前借来邻居家的几盘秦腔戏碟片,等外爷来的时候看。他坐在椅子上将我抱在怀里,一边念着屏幕下方的字幕,一边给我讲着关于这一折子戏的内容,外爷一直耳朵背(听力不好),所以多半是看台词字幕来理解剧情内容。每次看到“王宝钏”时,他总是不由自主的慨叹几声,“这妇女真真是不容易哩,一人住在寒窑里头,吃糠咽菜的凑合过了十八年,只为等丈夫归来,放到过去可以,如若放到现在人身上,估计早都改嫁跑了!”那时候我小,听不懂台子上的贴着长胡子的人,到底在扯开嗓子吼些什么,只是记住了王宝钏这个名字,一记便是二十多年。

    图片来自网络

    记得有一回,罗寨村搭台子唱大戏,听老姨夫说是有《周仁回府》、《三娘教子》、《王宝钏探窑》等知名折子戏,都是名角儿唱的。外爷一大早便领着我来到罗寨学校院里,日头正好,台子底下、院墙上、窑背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他拉着我挤过人群,坐在了罗寨老姨夫提前占好的座位上,将我“钉”在他两腿中间的小木凳子上坐下,担怕人多我跑丢了。台子上的演员扯开嗓子,吹拉弹唱进入了角色,二老看的入神。不一会儿,忽地瞥见一个同村的大爷也带着他的小孙子正在不远处看戏,我给外爷说要过去耍一会,他从衫子怀里的兜里掏出两块钱给我,说让我买些好吃货,叮嘱我不敢跑的太远,一会找不到了,快些回来。

    我和七八个小娃儿们在老姨夫门口的场里耍的起劲儿,竟忘了时间。忽地听见老远处有人在大声喊着,“阳阳,阳阳……”是外爷的声音,呀,坏了,耍了已经两三个小时了。我赶忙跑向外爷,他喊着,“好娃哩,还当把你丢了,把我魂都吓跑了,唱到王宝钏探窑了,戏没看完,赶紧就出来寻你。”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长大后,才知道“王宝钏”故事的具体内容及外爷日常所说俗话背后的大道理。其实,王宝钏是虚构的、传说戏曲故事中的古代人物。戏传唐懿宗时期朝中宰相王允的女儿,不顾父母之言,下嫁贫困的薛平贵为妻,被父母赶出家门,薛平贵入伍后,王宝钏独自一人在寒窑中苦度十八年,后来薛平贵成为朝廷功臣,将王宝钏接入府中,夫妻团聚,然而仅过了十八天的幸福生活便死去。王宝钏剧目《五典坡》是秦腔传统剧目,分《飘彩》、《三击掌》、《别窑》、《探窑》、《赶坡》、《算粮》、《大登殿》等几折子戏。

    事也凑巧,也许是人们对于王宝钏故事的赞赏,西安城南曲江大雁塔附近有个五典坡村,村西有一孔破旧窑洞(现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曲江池遗址公园内——“城市之窗”),窑洞上沿题有“古寒窑”大字,相传是当年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等待丈夫薛平贵归来的地方。窑前还有一座祠庙,有着供奉王宝钏与薛平贵的塑像,祠柱上一副对联云:“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千余岁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水,想见冰心。”

    曲江寒窑(图片来自网络)

    岁月流逝,时光无情,寒窑苦熬十八年,门楣未低,进门的人却弯下了腰。十八年未照菱花镜,老了王宝钏,外爷过世也已五年之多了。过年时,村子戏台上又吼起了“老了老了实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宝钏……”。

    孙阳

    2017年2月5日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八年老了王宝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vp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