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卫国人。
他小孔子44岁,性孤傲,好文学,切问近思,学以致用。夫子既没,他执教孔校,后回卫国西河讲学(今河南安阳)。期间,参《春秋》,著《左传》。
战国初,魏伐秦,夺得黄河西岸地区,设立西河郡。为文化震慑秦楚,魏文侯以大儒子夏为师,并让其居西河郡教授(今陕西渭南)。一时间,天下士子趋之若鹜,孔学遂为显学,魏国亦为文化新中心。期间,他调阅三晋、周郑楚等国史料,对《左传》进行佐证、充实。老年丧子,哭之失明。因生于左丘,弟子称其为左丘明。
好文学
文学,指学术,如《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著作,后人称为六经。《乐》失传,故称五经。
顺便说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五经,是明清学子的考试教材。十三经,是指《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其中,《左传》、《公羊传》、《榖梁传》,是对《春秋》做注解的,它们又称为《春秋三传》。
子夏好《诗》。阳春三月,草木萌发,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勃勃生机。子夏一夜没睡好,左翻一下,右翻一下,调头一下,数羊一下,东方既白,雄鸡三唱。这也难怪,一二十岁的小伙子,能不思春?他哈欠连连,睡眼惺忪,抱着书,一屁股坐在小池旁桃树下的石墩上,随手一翻,眼睛越瞪越大,并开始低声吟读:“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臻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好美哦!好美哦!”子夏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快停止了。尤其是最后两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得一塌糊涂。不知道,夫子觉得这美不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是啥意思?”子夏敲开夫子房门,饥渴地问。
“先有白底,然后再画画。”望着期待的眼神,孔子解释说。
“这么说,礼就是白底?”子夏灵机一动。
“嗯,嗯,嗯。”孔子眼睛都亮了,佩服子夏想象丰富,就夸赞道,“阿商,你启发我了!现在,我终于找到可以共同探讨《诗》的人啰!”
按《论语》,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3·8)
子夏,脑洞大开,想得多,转得快。常言道,说风就是雨;子夏道,说风就是丰。风一吹,雨就下;雨一下,小麦有水喝;小麦有水喝,今年大丰收。同样,他本想问夫子,那两句诗美不?敲门时,他改变想法了,想问素色绚色有何关联?当夫子回答“先有白底再画画”时,他又想到礼是否为白底?
子夏,才思敏捷,文学又好。夫子当然高兴,一高兴就让他做首席助手,开始编《诗》。原来,《诗》有好几千首,而且杂乱无章。现在,经过夫子整理后,它只剩305首。后人称之为《诗经》。它收录了商末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其中,《风》包含十五国风,有诗160首;《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首;《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首。
切问近思
“你长大后想干嘛?”
“当军事家!”
“当音乐家!”
“当舞蹈家!”
“当美术家!”
……
志,立完,就去玩。没有学习,没有努力学习,没有坚持努力学习,大多数人的志向都变成过家家。与他们不一样,子夏除了博学、笃志,还特别注重实际。比如,向夫子请教切身的问题,思考当前遇到的事情。他觉得,只有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才能接近仁,才能实现目标。按《论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9·6)
一般来说,聪明的人比较懒。子夏看会书,头晕晕的,想到外面走走。走啊走,走啊走,一不小心,他走到手工作坊。这些作坊,都是官办的,有造车的,有冶金的,有制弓的,有染布的,有纺织的……工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忙个不停,累个半死。子夏若有所思:工人在作坊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生存本领、君子之道。按《论语》,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19·7)
勤快的人,每日都在学新,每夜都在复习。看到他们没日没夜、忙忙碌碌的样子,子夏自嘲道,我是个聪明人,日日学新,月月复习,就算好学了。学而时习之,学了,过一段时间再实习。别人过多久再实习,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只希望自己,学了,过一个月再实习。你懂的,聪明人,不仅懒,还狡辩。按《论语》,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19·5)
对于学习,子夏不慕虚名重实质。他认为,去不去学校无所谓,关键要做到以下四点:娶妻娶德,不重女色;侍奉父母,竭尽全力;服侍君主,全副身心;朋友交往,诚实守信。按《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
远看夫子,很严肃;一接触,又很温和;如果谁做错了什么,他批评起来又特别严厉。心里面,子夏称夫子为孔三变。当然,这三变也是君子的基本特征。按《论语》,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19·9)
“诶,这有条小道,走看看。”拨开杂草,顺着依稀可辨的小道,子夏眼前一条白练挂绿坡。疾走几步,他美呆了:流水潺潺,野花淡淡,山鸟间或“无酒”。谁曾想,小道上,竟有如此风景?忽然,他一惊,此行是请郎中,为夫子治病。子夏赶紧调头,奔回大道。他边跑边想:小道风景虽好,对赶路者来说,经常误了大事;土笋冻虽好,对饿汉来说,还是白米饭红烧肉实在;小妾虽美,对兴旺家业来说,还是娶妻娶德为好。按《论语》,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19·4)
锁坏了,儿子和邻居都说修。被偷了,主人夸赞儿子聪明,又怀疑邻居偷盗。听到这故事后,子夏深觉信任的重要。他还进一步推理,得到信任后,君子才能发动百姓;不然,百姓会觉得,你在折磨他。得到信任后,才能向上级进谏;不然,上级会觉得,你在诽谤他。按《论语》,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19·10)
子夏认为,自己是个君子。因为,对了,就对了;错了,就坦承错了。不像某些小人,错了,一定要文过饰非。按《论语》,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19·8)
看到子夏自我感觉良好,夫子告诫道,要做个有担当、君子式、大公无私的知识分子,不要做没担当、小人式、只图私利的知识分子。按《论语》,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