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儒道(XIV)下

作者: 穆翕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22:33 被阅读10次

       浅解《墨辩》之上

       所谓的《墨辩》,便是今行本的《墨经》。我昨日也提到过诸如胡适者,将惠施、公孙华等人,划归于墨家之列。在此看来可以理解,毕竟墨家学说,在西汉司马迁之前,便已失传多年,故在《史记》中,并无墨家之列传。直到中国近代,这种中古的思想,才被从故纸堆之中,重拾而出,对其思想,有此理解已实属不易。至于,名墨之交集,便是正名思想,两家之差异在社会地位之上,名家诸子更像辩者,而墨家诸子更像是诸侯的家客,各位巨子更像是一个组织错落有序的宗教头目。(此假借前人之学说,我认为墨家远未到宗教的地步)

       说完了名墨,之辩,我们书归正回。针对于墨辩的核心奥义,便是故(在此解作原因)以及法。“法”对于笔者来说,本人有不同于他人之理解。胡适先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之中,提到了两个概念“有之必然”以及“所若而然”,便以此将两者并列而视,将法的部分看做与故同意,然则,我认为不尽然。我认为两者属于包含的关系,即法含于故之中。

        若按胡适先生所说的故为“有之必然”的话,则证明故,是墨者针对于辩论的一种原因,便可以引申为故便为判断是非正确的一种标准,则可以很好理解为故为果之因。然则,反观于法,此乃可效之方法(笔者所解),则法为“所若而然”,亦可解为果之因。而为何又解作法含于故之中呢,因为科学种种,便为了寻正确之原因,实乃以“故”为“法则”,则有“故”为“法”之纲领。

      我的推理合不合理呢?墨者有云:

       辞之侔也,有所至而正。其然也,有所以然也;其然也同,其所以然不必同。其取之也,有所以取之;其取之也同,其所以取之不必同。(下面亦有文段实证)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或也者,不尽也。假者,今不然也。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此效也。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墨子·小取》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点赞,关注一下我,还有关注一下我的专题哲学杂谈。今后,我有什么思考也会发出来和诸位探讨。道墨名的诡辩之论,还在继续,欢迎大家关注。

相关文章

  • 戏说儒道(XIV)下

    浅解《墨辩》之上 所谓的《墨辩》,便是今行本的《墨经》。我昨日也提到过诸如胡适者,将惠施、公孙华等人,...

  • 戏说儒道(XIV)上

    公孙龙的共相论 在昨天谈过“惠子历物十事”了,今天我要谈一谈,名家在惠子之后最为著名的名家学者,公孙龙。因为...

  • 戏说儒道(Ⅻ)下

    继续昨天的话题,今天我就来谈谈除去昨天所说的仁爱之异的儒墨争议之外,我今天要谈一谈儒墨的其他争议吧。 ...

  • 戏说儒道(XIII)下

    我在前几期之中提到惠施的相关著作并没有流传下来,只在《庄子》之中有所流传,惠施所最为出名的便是“惠施历物十事...

  • 戏说儒道(Ⅹ)

    《诗》三百,一言以蔽习,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

  • 戏说儒道(Ⅲ)

    说过了老子和孔子,我今天想谈谈庄子,一谈起庄子,大家一定会想起逍遥、齐物、避世以及老子的后继者等等。他的想象...

  • 戏说儒道(Ⅱ)

    上期说了儒道互补,这期我想谈谈两家的人生观(仅限于学术上)。首先,两家的人生观都是基于“人”来说的,两家对...

  • 戏说儒道(Ⅵ)

    今天也是关于庄子的最后一期节目,我想在这期节目着重的谈一谈《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如果对前三期节目有兴趣,可...

  • 戏说儒道(Ⅴ)

    我今天就讲讲庄子的生死观吧,我主要选取了两个故事,关于庄子的系列已经做了两期,前两期链接:https://...

  • 戏说儒道

    从中国古代的文人之风,便可以发觉儒和道两学说的融合之势。但在下文我所谈的是儒家与道家学说的融合。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戏说儒道(XIV)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vo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