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要在关系中成长,得做到以下几点:
①得有爱。迈克尔支离破碎的原生家庭造就了他孤僻,内向,不说话的性格,来到白人基督教学校读书后,在格格不入的环境里更显得落寞,原本和肖恩一家是两个世界的人,因为肖恩太太的好心收养,给他买衣服,给他买床,帮助他提高文化成绩,培养他进橄榄树队等等,一家人的真心相待让迈克尔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并开始敞开心扉,融入新的家庭,信任也由此产生了。
②得信任。迈克尔是典型的防御性人格,自我保护超前2%,因为从小没有可以值得他信任和依赖的人,所以刚开始他不愿意相信任何人,教练在指挥他橄榄球的训练与比赛中也屡屡受挫。可当他相信肖恩太太,相信家里人,愿意去保护他们的时候,信任大门打开后,他的人生就开始走上上坡路了。
③得有勇气。如果迈克尔没有勇气申请去基督教学校读书,如果他没有勇气去成为肖恩家庭的家人;如果他没有勇气去突破自己的智力障碍,提高文化成绩;如果他没有勇气去选择进入橄榄球队,那他的命运或许就和他的童年伙伴一样,自暴自弃,走上邪路,甚至是被枪杀的不归路。
④得有尊重。肖恩太太收养了迈克尔,和他的相处中也处处给予尊重,不逼他说自己不想说的童年经历,不逼他一定要选择密西大学,那句“这是你的生活,你做主”,给足了迈克尔尊重和信任,肖恩太太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这就是彼此尊重的力量。
一段好的关系一定是彼此用爱滋养出来的。它需要信任,勇气和尊重,甚至更多,需要我们用心去付出,去体会。
二、《弱点》这部电影我是第一次看(特意趁孩子午睡看完了),看完了觉得心里特别温暖。
迈克尔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这么幸运的遇到了图希一家,特别是图希太太,想剥洋葱一样,慢慢走进了刺猬包裹的迈克尔的心里。
《弱点》三人感当迈克尔被质问“他们为什么要帮你?”时,他自己迷惑了,长期以来的信任坍塌。他对图希太太的怀疑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自信,认为自己像以前一样不值得被人爱。图希太太找到迈克尔的时候,她真诚的道歉,并希望他遵从自己的内心,因为“那是你的生活,你的选择,你自己决定。”
家庭的力量是强大的,即使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图希太太的伟大拯救了一个孩子,并帮助他真正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回到今天的问题,积极的关系才能带来成长。确实如此,爱,信任,伟大,我觉得图希一家,个个都像天使,照亮了迈克尔的人生。
三、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整个过程是既心疼又感动。心疼是那个处于社会边缘,一直被排斥即将被遗忘的黑人大男孩所要承受的各种非议和被用有色眼镜看待,暖心的是图希太太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付出的无私的母爱。
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但是想要拯救甚至成就一个孩子很难。在遇到图希太太之前,迈克尔的生存环境是肮脏和混乱的,瘾君子和混混组织想噩梦一样缠绕着他,政府试图帮助这样的孩子,把他带离吸毒的母亲,给他安排寄养家庭,可却从来都没有人给他真正的关心和爱。当他告诉图希太太说:“以前从来没有一张床是属于我的。”图希太太躲进了自己的房间。这个孩子懂事却更让人心疼。
迈克尔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他却一直用行动向这个愿意接纳他的新家庭诉说着感恩之情,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一直都愿意保护他的“家人”——弟弟、柯林斯、图希夫妇、教练、家庭教师,甚至那个不称职的亲生母亲。
在遇到图希太太之前,没有人愿意试图接进和理解迈克尔,迈克尔也因为一次又一次地被抛弃而开始封锁自己的心,甚至不愿意说话。这对于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而已真的很残忍。
但他也是幸运的,遇到能让他温暖的图希太太和愿意接纳包容他的家人。更幸运的是他也没有放弃自己,他愿意为了爱他的人去改变和成长。当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图希太太跟丈夫感慨道:“如果迈克尔还是留在他原来的社区环境中,或许就会像报纸上的社会版中报道的那样,不知什么时候堕落或者死去。”
是的,这一份伟大的母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而那些愿意试图去发现和倾听的成年人更是让这个孩子获得成功人生的动力。
王大生,怀揣“影响和成就更多人,给他人带去快乐”的梦想和使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停的反思、蜕变和成长,在舍得、放下、重新上路的一次次选择中磨砺自己的心性,找寻“棋王”之道。人大研究生,曾就职中国最大国企——京东方,创办大华家居(一个百人的家居卖场),供职过分享通信集团,涉身于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的风口浪尖,他拥有10000多名高质量的微信粉丝好友,运营几百个微信社群,爱诗、爱旅行、爱生活,喜欢写作与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