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请勿转载,如需刊登,请后台联系。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2期“忧”专题活动。
写在前面:
越来越多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贯彻落实“新课标”过程中,产生困惑,各种各样的培训会应运而生,看似像“及时雨”,为一线教师送来了“包治百病”的良药。教育之“忧”
其实,当我们在台上“夸夸其谈”的时候,台下的老师,可能正“昏昏欲睡”呢!所以,我在讲座时,不会为听众罗列若干个概念或新模式、新观念,我会结合自己的曾经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与失”,再结合会前针对性的调研,进行“案例式的分析”并和听众朋友们“互动”,及时回答听众伪相关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
所以,我的讲座,大家都认为“与众不同”且“极感兴趣”。
讲座中,我目睹我们一线教师隐含在眉间的“忧”。有人问我,“我们的课现在到底怎么上?各种新名词和新概念让我们已经无所适从。”
我告诉她,“教育改革,无论怎么改,我们都需要立足课堂,上好课是保证。”当然,还谈了许多,限于时间和篇幅,这里,我只说一点,以解大家一时之“忧”。
作为曾经英语老师的我,谈得更多的是“语感”。所谓“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英文为,“sense of language”。而我们的课堂,同样需要我们的老师有“课感”,所谓课感,就是教育机智,也就是我们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们广大教师有了这种 “课感”,在课堂上才能够迅速发现、捕捉那些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瞬间,也才能够及时消解那些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负面因素。
正如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个真实的笑话故事:
当时,我做班主任,和我搭班的语文老师,脸上有好多疤点,他的好友私下开玩笑“**麻子”。其实,聪明的学生们也心照不宣,只是,没有谁敢大胆说出来而已。
一次,该老师上一堂公开课,讲的是《梁生宝买稻种》一课。课堂上,突然有麻雀飞进了教室,学生的注意力被这只麻雀吸引了,更有大胆的孩子轻声细语,“麻——雀!”我和所有的听课领导、老师们都坐在教室最后。
怎么办?是把它赶出去,不闻不问?这样可能会引起课堂骚动,影响上课纪律。
正在我思考对策的时候,当时上课的这位老师,很快满面笑容,手指黑板上板书的课题,相机引导地说道,“同学们,《梁生宝买稻种》,想不到也惊动了小麻雀,那我们就来看看,梁生宝到底如何买稻种的呢?”一句巧妙的过渡语,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所有人都把注意力又转移到课题上来了。
我课后反思,假如这位老师采用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都不可能及时消解不利因素,而他采用“相机引导”的“课感”,却却能将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为我所用。可想而知,当时的这一节课,效果非常好,也受到了所有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所以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同样,课堂教学不存在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场景在不断变化,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有良好的“课感”。
古人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们广大教师职责在肩,不能以酒解忧,唯有相互倾诉,一吐为快,更何况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呢。
我衷心地希望,我抽空写的这篇短文能够给大家以帮助,解忧足矣!
“九九归一”书香写作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