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硯
| 原文
谷食之有糕餅,猶肉食之有脯膾。《魯論》①雲:“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制糕餅者,於此二句,當兼而有之。食之精者,米麥是也;膾之細者,粉面是也。精細兼長,始可論及工拙。求工之法,坊刻所載甚詳。予使拾而言之,以作制餅制糕之印板,則觀者必大笑曰:“笠翁不拾唾余,今於飲食之中,現增壹副依樣葫蘆矣!”馮婦下車②,請戒其始。只用二語括之,曰:“糕貴乎松,餅利於薄。”
| 註釋
①《魯論》:《論語》,因孔子是魯國人,故又稱《魯論》。
②馮婦下車:馮婦,人名。《孟子》說:馮婦本來善搏虎,後改行為為善士。但見他人搏虎,忍不住奮臂下車。“士人們笑其不知止也。”
| 譯文
用谷類做食中有糕和餅,就像肉食中有肉幹和烤肉壹樣。《論論》中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制糕餅、做糕餅的人對這兩句都應該加以采用。食物中最精的是米麥,最細的是粉面。只有精細都具備,才能談到做得好壞。要做得精細,書中記載得很詳細了。我要是從書上挑選些話來教人制作糕餅,看了我書的人壹定會大笑說:“還說李笠翁不拾人家吃剩下的,在飲食方面不也在依樣畫葫蘆嗎?”還是適可而止吧!只用兩句話來概括:“糕貴在松,餅利於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