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历史边角料文学
正史里的曹操,和演义里的差别有多大?

正史里的曹操,和演义里的差别有多大?

作者: 乐之读 | 来源:发表于2017-08-20 20:01 被阅读3551次

    《三国演义》第四回。曹操逃难,投宿于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吕老伯盛情款待,外出买酒,吩咐家人杀猪设宴。曹操听到吕家人说“缚而杀之,何如?”,疑心起,误以为要杀自己,便先下手为强,把吕家上下杀了个干干净净,直到看到待宰的那头猪时,才意识到杀错了人。

    图片来自于网络

    之后,曹操逃走,路上又遇到了买好酒回家的吕老伯,曹操一狠心,又把这位一脸懵逼的和善老头给杀了。一旁同行的陈宫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说:“知而杀之,大不义也。”曹操回道: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的奸雄形象,被这句话彻底打上了烙印。

    演义之后的情节,把曹操黑得360度全方位无死角。例如,攻打袁术时,军粮不足,曹操让粮官王垕发粮时改用小斛。士兵们不乐意了,投诉说丞相你是个忽悠。曹操告诉士兵们,换小斛是因为王垕盗窃军粮,且看我把他斩首示众。可怜王垕刚按领导的意见办完事,立马就成了背锅侠,人头落地,着实冤枉。

    其它诸如杀杨修、杀华佗、杀侍卫、征张绣,不多表。罗贯中对曹操形象的刻画——奸诈、诡变、心机、酷烈——的确是立体丰满、深入人心。

    相比之下,正史《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里的曹操,简直就像是假的一样。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个曹操,不记仇,易心软,御下宽容——

    建安四年,兖州反叛。曹操对身边人说,只有魏种不会背叛我。结果魏种很快就逃跑了。曹操被打脸,大怒,下了狠话要把魏种抓回来。后来真的抓回来时,曹操却说:“只因你有才!”就免了魏种的罪,继续任用他。

    建安三年,张邈叛变,挟持了毕谌的亲人。曹操对毕谌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你应该去投靠他。”毕谌就真的去投靠了叛军。后来吕布兵败,毕谌被曹操所擒,大家都为毕谌的命运担心。曹操却说:“他既能孝顺双亲,肯定也能忠诚于君主。”于是让毕谌官复原职。

    建安二年,张绣投降,随后反悔,曹操措手不及,战败,不仅自己被流矢射中,长子和侄子都被张绣所杀。等到建安四年,张绣再次投降。曹家人都憋足了劲要报仇,曹操却赦免了张绣的罪,封列侯。

    建安十年,曹操攻袁谭。劳役的人不愿凿冰通航,逃跑了。曹操下令禁止接受他们的投降。等到这些逃跑的人回来自首时,曹操不仅不责罚,还对他们说:“如果接受了你们的自首,就违反了法令,你们好好躲起来吧,别被官兵抓住了。”

    这个曹操,谦虚、节俭、不贪功——

    “我起兵十九年,所征必克,难道是我自己的功劳吗?都是贤士大夫们的功劳啊。”

    “我早预料会如此,不是因为我高明,只是经历的事多点罢了。”

    “我死后以平时所穿的衣服入殓,不要埋藏金玉珍宝。”

    这个曹操,去浮华、清吏治、抑豪强——

    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仪之风,吾甚伤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重视教育和王道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不拘一格选人才

    “夫刑,百姓之命也。”——推行司法公正。

    袁绍和曹操曾聊到过,起兵之后,应该拒守什么地方才能争天下。袁绍说,靠北争南,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格局高下立分。


    至于演义里提到的奸雄的例证:

    吕伯奢事件,陈寿在《三国志》里没写。裴松之的注里援引了三种材料:《魏书》里写的是吕伯奢家人和宾客贪图曹操的财物,先动的手。《世说新语》和孔盛《杂记》,写的是曹操杀吕伯奢家人,但漏洞颇多,不足信。

    王垕,纯为小说人物,历史上查无此人。

    杀杨修、华佗等,均另有缘由

    至于割袍弃须、华容道遇关羽等落魄事,则为罗贯中编来嘲讽曹操的段子。

    图片来自于网络

    演义里,借周瑜之口,对曹操职位的合法性进行了攻击:“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也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让曹操饱受“篡汉”的攻击。

    对此,吕思勉先生在《三国史话》里说:“就说曹操的成功,和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多大的关系,也是一个不正确的见解。试问当时因曹操挟天子而归顺他的,到底是哪一个?”

    意思是,所谓的“以令诸侯”,其实没这么回事儿,谁都“令”不了。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献帝在哪儿,没人理会。

    那“挟天子”是不是居心叵测呢?恰好相反。曹操迎献帝之时,已是董卓军余孽烧毁洛阳之后。首都已毁,献帝出逃,无权无兵,苟且偷生,汉朝在实质上已经亡了。曹操这会儿去匡扶献帝,让他重新坐回庙堂之上,并没有太多实利可图。就《武帝纪》所载:“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部下们都不看好这事儿,只有曹操坚持。几个月后,“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几乎已埋葬在灰烬里的东汉朝廷,被曹操硬生生地给延续了香火。

    说曹操不想篡汉,倒也未必。但问题是, 不仅是曹操想,天下诸侯,无人不想。刘备自诩汉室正统,难道他不想踢掉献帝自己上位?不可能。

    与天下诸侯一门心思地想当皇帝不同,曹操对于封建道德的认同感之深,倒是显得另类了。

    田余庆在《秦汉魏晋史探微》里提到:“他是名教的叛徒,但又摆不脱名教的束缚。”之所以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称帝(刘备和孙权都称了),是因为他怕背千古骂名,这事和他的“封建道德观”相悖。用司马光的话来说:“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吕思勉的《三国史话》里说得更明确:“魏武帝当日,还始终不肯废汉自立,这又可见得他濡染于封建时代的道德很深,他对于汉朝,已经是过当的了。”“而以魏武帝之受九锡,进王封,必为篡夺之阶,其诬亦可知矣。”

    再者,《武帝纪》里提到,曹操把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做贵人,其中一位还做了皇后。试想,如果曹操真把献帝当成演义里那样的傀儡,又何必牺牲自己三个女儿?

    经过演义长期的潜移默化,人们都习惯于把曹操做的事当成“权谋”。其实,就像王阳明先生说的那样:“莫要看轻了豪杰。能做一番大事业的人,总有一段真挚的精神在内。”天下事,并非仅靠厚黑、谋略就能成事的。小说里的小手段可以骗人,真实世界里,要达成曹操这般成就,靠这点厚黑小聪明,是远远不够的。


    《武帝纪》之末,陈寿对曹操的评价是:“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图片来自于网络

    后人常说,陈寿对曹操吹捧过甚。就《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来看,确实是通篇褒赞,毫无损毁之处。也许这类一边倒的评价,容易引人反感,后世人意图拨乱反正,结果直接拨过了头,把对曹操的评价导向了另一个极端。

    客观来看,曹操出道之时,天下四分五裂,诸侯割据,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曹操戎马一生,横扫大半个天下,统一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版图。这等武功,即使是和历代开国君主放在一起比较,也不遑多让。能与之媲美者,无非嬴政、刘邦、李渊李世民、铁木真、朱元璋寥寥数人而已。

    就人品而言,前文已述。若说陈寿对曹操是吹捧,那后人的评价,或可参考——

    田余庆先生说:“别人斗他不过,只有用辱骂来壮胆泄愤。最通常的是骂他奸诈,骂他残酷。”“饮水思源,没有曹操统一北方,恢复和发展北方的社会经济,南北的统一是根本谈不到的。”

    民国史学四大家之一的吕思勉先生,对曹操的评价更高:

    “封建时代,是有其黑暗面,也有其光明面的。其光明面安在呢?公忠体国的文臣,舍死忘生的武士,就是其代表。这两种美德,魏武帝和诸葛武侯,都是全备了的,他们都是文武全才。两汉之世,正是封建主义的尾声,得这两位大人物以结束封建时代,真是封建时代的光荣了。”

    ——如此赞誉,令人动容。

    我无意将曹操吹捧如神。征战于乱世之人,自然少不了污点。比如杀伐的血腥,比如屠城的惨无人道。只是,我一向不以为然的,是世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的双重标准——历代开国之君王,何人不“奸”?且看嬴政、刘邦、李渊李世民、铁木真、朱元璋,哪个不是奸诈、诡变、心机、酷烈样样俱全?哪个不是满手血腥,杀人无数?为何“奸”这一字,偏偏落在曹操身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别小看这一个“奸”字。曹公俾睨天下的丰功伟绩,都比不过这寥寥六笔。一字诛心,莫过于此。

    曹公,千古。

    文 | 乐之读 | 简书签约作者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圆十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LakeAndRiver:个人觉得罗贯中不按套路出牌很大程度上是 为了塑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让小说扑朔迷离更好看 体现出三国鼎立更生动的局面 要是大家都那么好那么完美 不觉得很无聊么?你好我好大家好 好迪真好:grin:
        乐之读:@桃之枖枖_ 司马懿啊,典型的反面人物,三国后世几百年中国的大分裂大混乱,都是从司马懿这个标杆开始的
        LakeAndRiver:@乐之读 你之后可以说一说啊 我超级喜欢司马懿 但是没看过正史:smile:
        乐之读:@桃之枖枖_ 当然不会大家都好。正史里的刘备,就比演义里差远了。其他反派也很多啊,袁绍袁术刘表司马懿,够不够?
      • f4b93c82cd4f:可惜吧,屠了个徐州城,打了个不该败的账,跟刘邦一样爱寡妇
      • 竖秋:大忠似奸。
      • cIndybAebii:莫要看轻了豪杰。能做一番大事业的人,总有一段真挚的精神在内。
      • e72a458f3ed2:陈宫助吕布也不助曹操。
      • 远远歌哥:周瑜也是类似的命运
        乐之读:@程远歌 确实还有很多类似的
      • 半只囚鸟:“献帝出逃,无权无兵,苟且偷生,汉朝在实质上已经亡了。曹操这会儿去匡扶献帝,让他重新坐回庙堂之上,并没有太多实利可图”其实我觉得吧,那时候还是汉家天下,按照封建时期。手上拥有天子,就是像现在你手中拥有官方的拘留证一样,不管别人有没有错,你都可以挽留别人,反抗了,那就是他的不对。只能说当时曹操比其他人看得远。他许多的人才都是打着官方的名义收在自己的帐中,比如荀彧。像后来袁术称帝,大家都知道这人不长久,也就是这么个理,
        半只囚鸟: @乐之读 荀彧啊,似乎记载说他虽然是为曹操办事,但他一心是想匡扶汉朝的。而且他也是曹操的人才库。像钟繇,荀攸,陈群,戏志才,郭嘉等也是他推荐的。而且当时曹操势力并不大,如果手里有皇帝,就拥有话语权,出师有名。。。后来袁绍不也想抢回汉献帝吗
        乐之读:@半只囚鸟 问题是,靠着汉献帝的名号,“挽留”了谁呢?
        半只囚鸟: @半只囚鸟 反正三国中我看每个人都是比较中立的,个人见解🙂🙂🙂
      • 磐石yy:吾好梦中杀人
        乐之读:@磐石yy 假的,小说笔法
      • 沐落荨:写的好,终于有人给曹操正名了,很喜欢曹操,虽然看了演义,但是还是喜欢曹操,演义里面黑他黑的太狠了
      • 彭有倦:不明白为什么要写这个选题,选择就已失了水准。
        乐之读:@戴言方 以为前人说清楚了的,未必就说清楚了。以为前人没说清楚的,未必就没说清楚了
        彭有倦: @乐之读 像这种前人已说清楚的 ,除非做知识普及。
        乐之读:@戴言方 不明白为什么失了水准
      • d9f1133be27d:曹操临死前说他的妻妾想留的留下,不想留的改嫁。曹操看得非常开,胸怀大度啊,这样的细节很多,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曹操绝不是小人。
      • 麦田守望者lzu:我想问的是,关于摸金校尉的传说是不是真的
        栏栏离:@麦田守望者lzu 什么传说啊
        麦田守望者lzu: @乐之读 好吧,挖坟掘墓这事虽然缺德,也可以理解,毕竟四处征战,是巨大的经济消耗。
        乐之读:@麦田守望者lzu 哈哈,好像是真的吧
      • 梗田无虚:毕竟他们也是个人😒
      • 潇湘汐苑:我觉得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 colinxf:唯才是举,所以曹操身边全是人才,文臣武将多如牛毛
      • 梗田无虚:历史吗看看就好,毕竟是人记载的😏。另外我想说的是曹操挺有才华的🤔
      • 讣告的符号: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正负没有对错只有所处位置不一样
      • 康小猪: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曹操
      • 康小猪:那个演曹操的人 好帅
        阿群1986:鲍国安老师
      • 江楼独卧:曹操的文学形象影响太过强大,以致掩盖了其历史形象。这也难怪,文学,更易被普罗大众接受;历史(暂且不管真伪),普通人有几个去劳心费神地研究?
      • 流浪之羽:有时往往会生出文人可恶的想法
        流浪之羽: @乐之读 是不是很矛盾😄
        乐之读:@流浪之羽 这就误伤了:smile:
      • 余_人:莫要轻看了天下豪杰,我想这段话的意思是历史上获取最大成功的人,都有些情怀在里面
        乐之读:@余_人 对
      • 一李白不白一:三国演义里很多人写的都颠倒黑白,不知道当时罗是怎么想的
        e1b0668a88c4:@李白不白呢 小说必须有正反派
      • 心莲心:现实都看不清,想看清历史,做梦
        江楼独卧: @心莲心 唉,陌生人是不可随便说话的,这就是我历史与现实都没看清的结果
        心莲心: @江楼独卧 脑子哪里去了?看的见的都一定看不清,更何况看不见的还想看清,做梦
        江楼独卧: @心莲心 历史都看不清,想看清现实,做梦😀
      • 一只乡巴佬:什么?我大汉亡了?
      • 曹无伤:呵呵
      • 329248d4e777:没点本事和心机,没点狠毒,别说建功立业了,能活下来都是难事。
      • 39c6552ed088:曹操,除了长得不好看,浑身上下都是才华,文留诗百篇,武统一北方,试问刘备留下了什么,关公的美名好像和他也没啥关系……
      • 唐诗远:《三国演义》里的人设很成功。
      • 酒言醉语:历史是个小媳妇,是胜利者书写的,看不得
        乐之读:@酒瑶饭袋 哈哈
        酒言醉语: @乐之读 我就想看看历史是怎么胡说八道骗人的,我看了就是为了看假的,凡是看到的都是假的,以后我就避免被他们骗了,哈哈,开玩笑的
        乐之读:@酒瑶饭袋 那酒兄怎么还在看历史:smile:
      • 古今之变: @乐之读 读史明智,最近也在读史记,争取也写下书评吧。
        酒言醉语: @一个人的历史 史记也不过一家之言,看看就算了
      • 9897a4282643:小编写的真好。凡读书留三分,尤其是涉及历史的,这是我看过这么多年书的感悟,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不可尽信。
        乐之读:@小书喵 说得对,要综合起来看

      本文标题:正史里的曹操,和演义里的差别有多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xq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