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贤易色

作者: 袁亦轩 | 来源:发表于2022-03-28 06:01 被阅读0次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以文学著称。他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河西讲学,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这里引用了子夏的话,是为了证明真正的学问到底是知识还是思想。

贤贤易色,这句话传统的解释是尊重贤者而看轻远离女色。笔者认为这种注解可能有点偏颇,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个饮食,一个性,这是人类生存所需要面对的两个必然问题,没有性的话怎么传承下去呢?纵然古代重男轻女的意思是比较重的,但儒家也提倡男女有别的,并没有从思想上宣导人们轻看女性,纵然历史上有很多的为君者被女色迷惑,但这种女色不能代表所有的女性,而且这也是为君者自我修身不够的体现,所以儒家只是劝人修身就够了,又何须再加一个意思来离女色。

个人理解为亲敬贤者,遇到贤能的人时端正颜色,端正我们的态度。这就像一些学生,当看到长辈时立马肃然起敬,恭恭敬敬的样子。有些人遇到前辈时,一副很傲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学不到他人的长处,我们要时常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事君,对于君很多的理解是皇帝、君主,过去要打倒孔家店的也是认为孔子过于教条,充满了专制思想。其实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皇帝的概念,那时最高位的是天子,然后是诸侯,接着是卿、大夫,君是对卿、大夫的尊称,像四君子之类的。事君我们可以理解为对待领导,哪怕我们现在对待一份工作,对待领导,难道我们不该尽心尽力吗?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这里关键是在“竭”和“致”两个字,要尽我们的全心去做,而不是做做表面工作,不是做做孝顺的举动就是孝了,还当从我们的心出发,心即理,用心去爱。

言而有信在学而篇中也有反复的提起,足以看到孔门对诚信的重视。能做到这些的人,哪怕他没有什么知识,但子夏认为这人也是很有学问的。所以孔门的学问,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德性、思维。

【王阳明先生的小弟子,愿圣学昌明,人人都能拥有一颗幸福的心】

相关文章

  • 贤贤易色

    子夏〔1〕曰:“贤贤易色〔2〕;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贤贤易色

    今天读论语,读到《学而篇第一》中的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

  • 贤贤易色

    文|蓝熵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 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 第...

  • 贤贤易色

    思考:什么贤贤易色? 学习心得: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将爱好美色的...

  • 贤贤易色

    第一个“贤”是动词,指尊敬;第二个“贤”是名词,指德行;“易”是动词,指替换;“色”是名词,指外在。“易色”,就是...

  • 贤贤易色

    今天的天真好,阳光和煦。但我感受到比天气更好的是实验高中课间操所发生的那一阵阵的掌声。 各班在班旗引领下,踏着广播...

  • 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贤贤易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et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