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中级读本论语大讲堂国学文化
论语中级读本(子路第十三)(4)

论语中级读本(子路第十三)(4)

作者: 尔雅台 | 来源:发表于2019-11-25 13:30 被阅读0次

    13.13 子曰:茍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〇苟,诚也。何有,何难之有也。如正人何,何以正人也。当为从政之大夫而言也。

    〇此章是孔子示端本之化也。为政,所以正人也,而其本在于正身。苟居心制行动,遵礼法,不悖纲常,不乖宪度,先自正其身矣。则上行下效,防于影响,其于从政而正人也,何难之有?若立身行己,一有未善不能自正,其身则表仪不端焉,能率下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也,其如正人何哉?从政者惟反求诸身而可矣。(四书日讲)

    13.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yù)聞之。

    〇冉有时为季氏宰。朝,季氏之私朝也。晏,晚也。政,国政。事,家事。以,用也。夫子之意,若是国政,我尝为大夫,虽不见用,犹当与闻。今既不闻,则是非国政也。语意与魏征献陵之对略相似。其所以正名分,抑季氏,而教冉有之意深矣。

    〇此章明国政当谋于公朝也。礼:大夫虽不治事,犹得与闻国政。夫子政与事之辨,春秋正名分之旨也。国有大事更张,正当会集公朝,询及国老,故曰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所以抑季氏,教冉有知国之旧典,不可辄谋更张于私室也。夫子尝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故一闻其言,而正其失曰其事,以昭国典,以正公私之名,一言而大法昭焉。

    13.15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〇几,近也。一言得失,何遽至于兴丧?然有近之者也。如知为君之难,则必战战兢兢,临深履薄,而无一事之敢忽。这不正是近于可以兴邦之言吗?为君而无他乐,唯乐其言莫予违,这不正是近乎一言而丧邦吗?范氏曰:“言不善而莫之违,则忠言不至于耳。君日骄而臣日谄,未有不丧邦者也。”

    〇此章见国家之兴亡由于君心之敬肆也。夫子论君道不一而足,独告定公一言兴丧,立醒昏庸,为万世人主龟鉴。先民有言,询于刍荛,人言其可忽乎。圣人就人言,略加诠释,即令致治保邦之道示于指掌。于为君难也则曰知难于言,莫予违也则申之以善不善,可谓约而尽矣。此无他,知难,敬也;莫予违,肆也。一念敬肆而兴丧,因之虽一言亦赘已也。(刘宗周)谢氏曰:“知为君之难,则必敬谨以持之。惟其言而莫予违,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邦未必遽兴丧也,而兴丧之源分于此。然此非识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13.16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悦),遠者來。 

    〇被其泽则悦,闻其风则来。然必近者悦,而后远者来也。

    〇此章见为政在得民心也。春秋之书,楚师迭见,日谋诸夏。其先则与晋争,其后则有吴患,皆苦于兵。盖近者不说,而远者不来矣。叶公,楚之望也,孔子以筹近及远者告之其人,则楚安而诸夏安也。是近说而逺来,则知人主精神自近及逺,有随地灌输之机。圣人之言大矣哉!

    13.17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〇莒父(jǔfǔ),鲁邑名。无,同毋。以二无戒子夏,规模不可狭隘也。欲速则政不达矣,所见者小则政之大者废矣。

    〇此章见治道贵以远大为期也。王道规模宏远,盖自纯心中流出。一动于计功谋利之私,则有病于欲速、见小两念矣。欲速正为小见识,急遽苟且,无远大之图。故规规于眼前小利,不知于利上求其大者矣。是欲速、见小两相因也。故为政者,未论政先论心。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此即必世后仁之意,千古政治之名言也。苏轼进神宗书曰: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用人太骤,皆欲速、见小之病也。(刘宗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中级读本(子路第十三)(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hh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