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带争济楚

作者: 云依斐 | 来源:发表于2024-02-19 17:05 被阅读0次

在宋代,不管是烟花巷陌还是高门深闺的女子,带着长长垂饰的高高冠子对她们都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当然,冠的高并不是真正原因,美感还是出在冠上精美纷繁的饰品。最为人熟知的“花冠”一词,包含了几种意思:首先是用漆纱簇成的冠体本就是花的形状,比如宋人绘画里的莲花冠;其次是在冠子上插上花朵形状的珠花或鲜花;其三是各种各样的饰品簇拥在冠体上形成花的形状。

冠儿时样都相称,花插楝双枝。倩俏精神,风流情态,惟有粉郎知。-卢炳《少年游》

词中的“双枝”有可能指鲜花,也有可能指冠上两边通常堆簇成高耸的两端形成的并蒂花状。

宋代还有一种头饰是梳子,常常和冠子一起出现在头上,相互映衬,并称“冠梳”。头上戴着的是花冠,额发处横插着一把大梳子,两鬓还对称地插着两把小梳子,这就是宋代女子流行的冠梳。

然而,宋代女子头上的热闹非凡并未到此为止,到了立春日和上元节,那时的头饰更叫人眼花缭乱。李清照在《永遇乐》一词中写道: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女词人追忆当年待字闺中之时的快乐生活,说上元节的时候,女子们精心打扮,用“捻金雪柳”在翡翠冠子上细细装饰。所谓“捻金雪柳”,就是用金线制成的一种头花。在辛弃疾的那首著名的《青玉案·元夕》里,也可以看到雪柳的影子: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最后几句是多少人耳熟能详的。那独自站在灯火暗淡之处,让人“寻他千百度”的盛装女子,头上就戴着雪柳,而黄金缕的形状就是李清照所说的捻金。此外,这位佳人头上还有个听起来比较奇怪的“蛾儿”,原来也是一种节日头饰。“蛾儿”这种流行一时的头饰,就是用绫罗绸缎剪出蛾的形状,然后画上蛾的须子和翅膀的纹路,在上元出行看灯的时候簪在头上,立春节也是如此。热闹喧哗的气氛里,女子们头上的闹蛾在冠子上团团堆簇,也是一番喧闹景象。晁冲之的《上林春慢》可以算是给了一个综观:

玉楼人、暗中掷果。珍帘下、笑着春衫袅娜。素蛾绕钗,轻蝉扑鬓,垂垂柳丝梅朵。夜阑饮散,但赢得、翠翘双亸。醉归来,又重向、晓窗梳裹。

立春日和上元节里,女子们冠子上的头饰还远不止这些,垂肩的高冠上参差插满了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纷纷扰扰,团团簇簇,正是李清照的所谓“簇带争济楚”。在宋人绘画中,这些节日盛装的小玩意儿在人们头上都热热闹闹地占着一席之地,让人们对宋代女子头上的风光叹为观止。

相关文章

  • 随笔

    太平街上青桐树 青桐树间百鸟簇 百鸟簇处争千翠 千翠不动羽纷飞

  • 木子慕阳 济楚无疆

    九月,北方的九月依旧酷热,铄石流金。一直以为空调病,胃寒,昼夜颠倒导致体湿而失衡,托着迟迟没有看医生。认真起来一检...

  • 仙君有梦无边伤(一)

    阴风森森,往生路两旁一簇簇艳丽的曼珠沙华向来往新鬼旧鬼摇曳,似含笑美人招手打招呼。 林酩济凝视路旁...

  • 巫臣出逃有感

    孽嬖状美公侯争,申公奔晋风流名。 教吴叛楚鞭尸梦,楚虽有才晋彀中。

  • 野望有怀

    楚江千里清秋,水随天际秋无涯。独上危楼,思绪飘飘。远处的树木依旧苍翠,一簇簇、一丝丝野菊...

  • 楚江罗带

    雨沾布衣凉 青瓦白墙 真个江南温柔乡 懒望那帝都路长也 将归心暗藏 倚着残窗 不理他俗事纷扰杂乱忙 酽茗半杯 不觉...

  • 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失误的态度

    晋代有个叫孙楚的人,想要隐退山水之间,就告诉他的朋友王济说自己将“漱石枕流”。王济问:“水流可以枕着、石头可以用来...

  • 左传摘记-桓公十三年

    1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

  • 魏晋故事

    1.西晋名士孙楚为人孤傲,倚仗自己有才能,很少佩服别人,但是对善清谈的王济却很尊敬。王济去世时,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来...

  • 赏夹竹桃

    万千枝条万簇花, 不与春天争芳华。 夏夜沁脾暗香渡, 团团雪花降枝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簇带争济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uv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