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英语研讨4月25号晚上我们在腾讯会议上听长垣一中的卓瑞丽老师分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语法课教学设计,本次英语研讨我们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在交流分享中我们再次形成思想碰撞并生成更多智慧,我们收获满满。
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认真研读语篇,在这一点上卓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单单从她的课件内容上我们就能找到她深入研读语篇的答案。
卓老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理念及反思”五个方面进行分享,每一个方面她都做到了扎实和有效,尤其是在语篇研读上,她注重从语法的“形式,意义和使用”三个方面为重点设计教学计划,突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是她本次分享设计中的最大亮点。
分享目录语法教学不同于对话和阅读教学,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语法教学可能是枯燥乏味的,或许我们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进行语法教学,卓老师在分享的时候给我们增加了理论部分的补充,她把课标中的语法教学要求做了呈现,我们跟着她的解读又一次走进课标,学习课标。
语法教学要求卓老师分享的是七年级第七单元Topic2,这个话题的语法讲的是情态动词can,虽然我们研讨的是教材内容,但是我们思考更多的应该是自己。
设计思路can表达的是一种能力,我在听分享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件事,如果这个语法教学设计让我去准备,我能不能做到像卓老师今天这样好?如果让我谈能力,我能说出几个句子等等,所以我们要想讲好这一单元,重要的不仅仅是对文本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联系生活实际,与自我结合,我们必须对有很强的自我认知能力。
比如我们经常说的一个句子:I can speak English,这个句子从语法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句子传递的意义却是我可以用英语实现自由交流,但现实中我们真的能用英语自由交流吗?如果不能,我们凭什么说自己会说英语?所以我们还是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就如本单元第二节里面,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准确的认知。
I can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I can speak English well.
I can speak English a little.
I can't speak English at all.
I couldn't speak English.
这五个句子传递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讲语法的时候不能只让学生记结构,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具备“解构”的能力,明白每个句子传递的意义和价值。
语法教学提出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要创设语境来进行练习,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语法的时候,既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意义,又要关注语言形式,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卓老师的讲练结合,夯实句法这个设计非常好,虽然她是引用程晓堂教授的例子,但能把这些融入到自己的语法教学中也是很不错的添加。
添加当然卓老师也把彩琴教授对语法的解读给我们做了分享,这两个图表设计的特别好,不管是“从语法到语法能力”还是对语法的解读,我们再次温习的时候就会多了更多的顿悟。
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什么我们开展语法教学设计时往往考虑的是语法知识点自身的语法形式、结构特征、应用句型等,忽略整体教学活动在该语法教学中的位置及其作用,也不能给学生提供整体的语言学习语境。我们的教学重点往往会聚焦于语法结构和形式运用得是否到位,对于学生语法点掌握是否熟练也只局限于填空、单选和造句等简单机械的操练中,这种以自身语法知识结构和形式为基础进行的语法教学,不仅会导致知识碎片化,更不能实现有层次的整合学习,所以在此种情况下,主题单元教学作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模式,给语法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以读促写的人,也喜欢用一道题玩转英语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的不仅有输入,更重要的是输出,而且输出的形式要多样化,新颖化,真实化。
卓老师在设计语法教学输出的时候,有口诀,有对话,有语篇,还有写作任务。比如她设计的活动是以自己学校百年校庆为真实情境做一个调查,然后让学生写写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等,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当然这个活动可以再具体一些,比如校庆需要表演节目,有唱歌,有跳舞,有演奏,或者还需要一个主持人等等,这时候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需要参加的节目,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就是他认知提升的时候。
活动设计我们做研讨追求的是在原级的基础上添加比较级和最高级,互动的环节是最精彩的,不同的观点和信息差形成了碰撞,在碰撞中我们又一次深刻认识自我,我们需要向更优秀学习。
这次参加研讨的人数达到了24人,对我们来说这又是一个全新的突破,我们欢迎更多的老师参加我们的研讨,对我们提出批评建议,这是我们不断改进自我的最大推动力。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我们连着做了三次分享(我的听说课,杨老师的阅读课)这次的语法课,虽然我们都是第一次尝试,但是这次试水倒给了我们更多的灵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研读语篇的重要性。
单元整体教学在我个人看来简单地讲就是我们“先看见森林再看见树木”,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学情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和添加,改变以前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先讲B部分,然后再学A部分,一切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不拘泥形式和顺序。
当然一切的设计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在学习中要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和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向,把我们的课不仅上出深度,还要上出高度,实现以课程育人。
感谢卓老师的精彩分享和小伙伴的参与,学习路上我们会越走越宽,让我们一起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