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时代周刊古典读书治学生活上海故事
《经典研习之中庸》人与人之间的兴感

《经典研习之中庸》人与人之间的兴感

作者: 如是秋山 | 来源:发表于2019-10-15 09:54 被阅读0次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章句】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违,去也,如春秋传“齐师违谷七里”之违。言自此至彼,相去不远,非背而去之之谓也。道,即其不远人者是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之于人,亦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是也。

【评析】忠恕之道,延展开来就是内圣外王之道,也是《大学》开篇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个人的明德,到明明德于天下,这就是推己及人。我们关注这个“明明德”,就表明这是心之所愿,所以能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要以“恕”的方式,而非“施”的方式。这就像不是“正视”而以一种“睨视”的方式一样。这也是孔子一直强调的兴感,让他人兴发感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样的一种温柔敦厚又生机勃勃的方式。我们再去看这个“愿”字,心之原,原于心,是从内心发动的,是人自主自觉的所为,也就是忠于心的所为,以此所为所绽放的由内而外的光明和温暖,去感染人、感召人,这是如之道,如心就是恕。给他人余出空间去思考,改过,反省,这就能真实地影响到他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忠恕之道,治心之道。

【历法】孔子二五七一年,岁在己亥(猪年),季秋癸酉月,乙酉日。阴历九月初十七,阳历:季秋,二十四节气之寒露: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第三日。五运六气:岁运土运不及,主运四之运太商,客运四之运少角,岁气—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主气—五之气阳明燥金,客气—五之气太阴湿土。公历:2019/10/15 周二

相关文章

  • 《经典研习之中庸》人与人之间的兴感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章句】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违,去也,如春秋传“齐师违谷七里”之...

  • 【觉悟传统文化《中庸》兴时态】

    【觉悟传统文化《中庸》兴时态】 一、觉悟中庸之道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是儒家的道德标准。阐述待人接物...

  • 南师解读《中庸》之性、道、教

    【编者按】《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之一。《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

  • 国学经典之《中庸》原文及译文

    国学经典之《中庸》原文及译文:品读圣贤的智慧,有益人生 中庸的原文及译文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经典研习之中庸》睨而视之

    【原文】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章句】睨,研计反...

  • 简述批判型思维

    经典的《四书》的《中庸》中就有记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上面五句,其实就是批判型思维的...

  • 2022-07-01

    每日读经典《中庸》第二十章[太阳]2022.7.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

  •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11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11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思讲:“孔子之言说...

  • 走进经典之四:《中庸》

    四书之《中庸》 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

  •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5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5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研习之中庸》人与人之间的兴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mjmctx.html